林同学为初三女生,2018年8月入学时,家长就表示只求好好做人。为此班主任章老师通过校访与小学老师联系,得知孩子聪明活泼,但常带手机、与校外人员一起出入酒吧、离家出走等学习行为双差生。之后家访发现,父母为聋哑人,出生时孩子健康,家人非常高兴,由爷爷奶奶抚养,十分宠溺,当孩子行为出现偏差时,父亲只有用打代替教育了。如此原生家庭,家长无力教育,隔代溺爱抚养,造成孩子极度自卑,她就用种种异常行为来求关注。
在开学第二周周日由于玩手机、撕作业本、辱骂家人,导致林父狠狠打她,于是故伎重演又想逃学。当林父提出申请请假时,章老师问清缘由,马上上门家访,林同学埋怨父母经常翻包、跟踪、打,没有自由等。章老师虽同理她,也指出她处理方式的不正确性,然后再与林父沟通,劝他不要通过打来解决问题,要耐心沟通,倾听孩子诉求。从此开启了对林同学的协同家访之路。
2年时间班主任1次小学校访、16次家访,学校领导4次重点家访,与陈启文秘书长带领4位关工委老同志与学校领导、班主任联合进行2次商讨和核心家访,更不要说平时的电话微信联系、家长来校无数,甚至把林姑姑姑父、阿姨姨父都纳入了我们家访和沟通的范围圈,为的是通过协同家访、交心,能影响到她。可以说林同学虽仍有许多不良行为,与其他同学差距很大,但她与班主任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不再排斥学校,逢年过节会给老师发个1.8元的小红包,会带来自己做的小点心。而林父也不再用打的方式解决问题,家人与老师的沟通变得和谐。
诸如此类学生,从初一开始我们就知道是斗智斗勇、反复多变的三年,也是静待花开的三年,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和耐心,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干,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解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改变的人,给他们带去生活中更多的温暖,也期待着他们在未来万一遇到挫折时,能回忆起初中生活中的那个人那句话那次家访,触动到心房,使他昂首前行,至少不走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