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格特质
1.关于本书
作者:罗杰·霍克
详细的介绍了影响巨大的40项心理研究的过程,告诉读者人们的许多行为是如何做出的。
2.基因对一个人心理品质的作用
一项研究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的实验表明:即使所处的环境不同,但同卵的双胞胎在某些特征上具备相似性。因此,基因对人的心理品质产生一定的作用。
3.人的特征是由遗传跟环境的综合影响决定的
有些人对以上研究存在质疑,近年来IQ测试的平均的成绩已经提高了,表明环境对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人的特征是有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的,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自己。
4.认知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特做了一套问卷来询问人们对于命运的认知,研究发现一类人认为命运是由自己控制的(内控),另一类认为命运是由外在力量控制的(外控)。相比于外控者,内控者他们有更坚定的想法,他们更加的自律,他们拥有更高的成就动机,他们有更大可能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此,不仅基因会对人产生影响,环境以及认知也会影响我们。
5.感悟:基因只是影响我们发展的一部分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树立积极的认知,创造自己的未来。
二、梦境
1.梦境的意义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个释放的途径,在现实中,我们的许多欲望无法被满足,梦是我们潜意识的反映,现实当中被压抑的欲望会在梦中以另一种方式呈现。
2.梦的阶段
人在睡眠时会经历几个阶段,其中在快速眼动期(REM)时,人们就在做梦。我们在做梦的时候,来自大脑的那些电化学信息会麻痹我们的肌肉,让我们的身体不能动弹,以保证我们的安全。
3.不让人做梦会发生什么
越是剥夺一个人做梦的阶段,后面做梦的时间就会越长。
4.梦对人的意义
做梦是一种生理行为。记得有三大理论,有些是说,为了让大脑得到休息,有些是说恢复能量…具体记不清了。
5.为什么人喜欢给能赋予意义
因为梦的信号是破碎的,一般我们很难记得发生过什么事,但如果现实发生类似的事我们会想传播出去。
6.感悟:关于梦的说法,弗洛伊德是有很大见解的,他的代表作《梦的解析》很典型,有很多丰富案例,但是我也没有拜读完。
三、期待
1.实验者期待效应(自我实现预言):观察者在实验中经常带有某种特殊的期望或偏爱,这就使得他们在研究中无意识的给被试者发出某种隐蔽的信号。
2.自我实现预言的相关实验:研究发现,汉斯(马)实际上并不会算数和认知,之所以能够认字、会算数是因为它发现人们提出问题后会看它的前脚掌,尤其是当击掌数接近正确答案时人们会特别期望地把头抬起来看它,马通过从提问者无意识表现出的一些细微动作众获取线索。
3.期待效应的应用:人也会因为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期待,而按照他人期待去做。
(1)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者通过暗示教师哪些学生有天赋,致使教师对这些学生付出格外的关注,而教师的行为也传达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的期许向好的方向发展.
(2)实验启发:期待有时候是能给一个人带去积极的影响。如果我们想要一个人做出积极的改变,我们首先要给他积极的期待,传递积极的信号,我们就能潜移默化当中给对方影响,最终对方真的会变成我们期待的那个样子。
4.感悟:学生似乎天生有种特殊的敏感性,能感受到老师是否喜欢他们,如果老师喜欢他们,对他们抱有期待,他们会努力表现得更好,以吸引老师注意,希望能老师更喜欢他;如果老师不喜欢他,认为他无可救药,他就表现出破罐子破摔的状态,之后会越发做出令你厌恶的许多事情。因此,尽可能给学生传递好的期待,相信他们,引导他们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四、爱
1.爱是如何产生的:
发展心理学家亨利·哈洛刚开始认为,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是通过喂养建立起来的,孩子第一个信任的人是母亲,但后来他发现其实,爱跟情感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基本的内在需要,而不是本能需要的附属品。
2.关于“爱”的实验:
“恒河猴”实验:
实验室的猴子长得比野外的猴子更健壮,实验室的猴子很喜欢笼子底部的软垫子,如果把垫子拿走他们就没办法茁壮成长。因此研究者认为幼猴除生理需求之外,还有接触柔软物质的关爱的需要。
代理母猴实验:
有两种人造的母猴,一种是常软的、会发热的代理母猴,胸前奶瓶能够实现喂养的功能;另一种也会发热且胸前也有奶瓶,但是确实铁丝做的,没有绒布包裹。实验发现,幼猴更喜欢绒布母猴并且能健康成长,因为绒布母猴能提供接触安抚,给幼猴爱的需要。
3.启发:接触和安抚对母子的依恋关系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些留守儿童或者父母无暇教养的孩子会因为缺乏父爱母爱而无法健康成长。为人父母应该跟孩子多些亲密的触摸,多给孩子一些拥抱和关爱,让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在人际关系中,不仅有利益关系,学会与他人多接触,培养亲密感,也会促进双方感情的发展。
五、幸福感
1.控制力
含义:控制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力量。
当我们拥有对自己生活的控制力的时候,我们就更容易快乐和更有成就,反之则会出现负面情绪。
通往幸福的正确之路:学会控制自己的生活,要学会自己做选择,而不是按部就班,按别人的想法、建议和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一生。
2.关于控制力的实验
研究对象:养老院的老年人
研究发现:对生活有自由选择权利的老人对生活满意度会更高,他们会更快乐、更有活力;而没有控制权和选择的权的老人对生活满意度较低,而且会过得很痛苦。
3.控制力对人的影响
拥有控制力的人对待生活更从容、更积极向上;反之亦然。
4.生活要有控制力
我们必须对生活要有控制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表现的更好,才能够有更少的负面情绪。
5.启示:控制力对一个的影响十分巨大,人们更喜欢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拥有控制权,没有控制权会让人觉得自己很弱,然后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在亲子关系、赡养老人、公司管理和与人交往当中,都应该学会给予他人一定的控制权,让他人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这样才能促进一个人积极的发展。
突然联想到自己有个领导,凡事都喜欢大包大揽,不信任他人,不愿放手让他人去做事。很多事情都认为自己的对的,对于别人的提出的意见几乎都是反驳的态度,别人提出的想法,她总是一竿子打死,说话特别直接,也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经常会无意中伤到别人。尽管我自己很想努力喜欢她,可我就是无法做到。之前一直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心底里总是对她有一种抗拒感,会不由自主的讨厌她,原来是因为她控制力太强了,进而压制了我的控制力,让我感觉到没有自由、没有选择权、没有价值感,而在她的压制下,我有时会滋生出恐惧感和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