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一个大前提:
本书讨论的范围,是正常的、健康的、非病态的亲密关系。
前两篇的链接也贴在这里。
读书记之《亲密关系》——亲密的真相
读书记之《亲密关系》(二)——月晕现象
01
这篇从小孩的成长说起。
人之初,并没有天性的善与恶。在性格上,遗传可能只是一个幌子。在第一篇本书的读书记中提到过,人最初的信念,是在孩提时塑造成的。那时,陪伴、影响我们最多的,是我们的父母。所以“像”、“遗传”父母,不如说是我们在“学”父母,或是父母“教”我们。
所以,不存在好孩子、坏孩子,只有行为不端的孩子。对于一个没有问过内心“你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行为只是直觉这个cpu对外界输入变量的反映罢了。
心理学中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偏差行为”。一哭二闹来引起注意、愤怒争执做权力斗争、伤害与被伤害的报复、忍气吞声后的自我放逐,都是因为孩子的重要性与归属感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偏差行为。
是不是,像极了在爱恋中的成年人们?
02
权力斗争,是几乎每对情侣都会经历的,而且频率还不低。
当然,权力斗争不只是唇枪舌战、拳脚相向;冷战、互讽、谜一样的沉默,都是“幻灭”时期人们可能的表现。浮于表象的权力斗争,其实只是幻想破灭的沮丧。如果我们能能用一个较为成熟的眼光来看待内心真正的需求,这种痛苦就可以得到规避。(本书读书记二有相关内容)
把令我们感到痛苦的根源移开,或是从沮丧的现实中逃避,都不能把权力斗争的祸根铲除。在一次次争执中,我们感受到的,其实只是旧日的伤痛。要知道,愤怒只是沮丧的表象;而生气却比承受心碎要容易得多。
过去的创伤,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只会像放映机一样,在我们的脑海中一遍遍的重演,从不断片。即使我们刻意把回忆埋在心底,这些老电影也会在潜意识中来回播放,甚至偶尔造访我们的梦境。事件细节可能已经全部忘记,但感受却实实的刻在心底。
当一段新的亲密关系到来时,期望和需求浮出水面,旧日的伤痛也接连出场。
“我们必须记得一件事,那就是,当我想和妻子吵架时,原因往往不是出在她身上,而是来自过去未解决的伤痛。”
03
喜怒哀乐惧,最属愤怒来的强烈,如暴风骤雨般的席卷身心,遮挡了爱的阳光,掩盖了伤痛的细雨,麻痹我们一切身体和心理的感受,又让对方感到歉疚。
这是多么无用的一种情绪!我们逃离了痛苦,抛弃了快乐,还把责任推给了我们施以怒气的一方。唯一的作用,只能作为一针致幻剂,让我们从痛苦中能暂时逃离一会儿。在人内心的天平中,使用持续几分钟怒火来回避多年以来的失望、羞耻和痛苦,这太值得了。
“和心爱的人吵架并不能解决任何事,而只会让我们愈来愈不信任对方,也愈不信任我们的爱。”
对怒火负责,静下来感受它、询问它,不把它引燃在别人身上,你会得到“我是在逃避什么”的答案,而且减轻心头的狂风骤雨。能控制自己的怒气,并面对背后痛苦的决心,便是爱意。
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用直觉来应对痛苦是天性;而在自我觉知方面的成长、相关的教育却往往少得可怜。
04
作者在书中把人的性格行为特征分成了两大类:
第一类的词语:乐观、解决问题、压抑情绪、外向、博爱、注重大局;第二类的词语:悲观、放纵情绪、有差异的爱、内向、注重小节、挑刺儿。
每个人身上可能具备正反方的不同品质,但总有一个倾向。在亲密关系遇到问题时细微的前兆中,正方往往会忽视问题的存在,表现的愉快乐观(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表演);反方则成了“事儿妈”,家里的电视坏掉多久啦,怎么还不去修理?连个地都拖不干净?邻居家的狗是不是有病,天天乱吠……直到反方忍无可忍,或是正方冷言相向,一场权力斗争就此爆发。
其实这些事情在我们眼中的好坏对错,都只是事件唤起了我们旧日的记忆。
搬一段原文,提供些方法论:
所以,如果你不喜欢现在亲密关系的状态,你只要放下立场,去寻求和谐就可以了。在一般情形下,你的伴侣也会跟着改变。如果你觉得对方没有改变,往往是因为你并没有放下自己的立场。有时候,虽然伴侣的行为没有改变,你却不再介意了。还有些时候,伴侣不肯改变,而选择离开。如果是这样,那么两人都可以重新寻觅更适合自己的亲密关系。只要你肯放下立场,不管结果是怎样,对你永远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因为坚持立场所得到的,只有理直气壮和骄傲所带来的不真实安全感。放了手,就能得到自由,让自己在智慧和成熟中成长。
P.S.
作者眼中最好的结婚誓词:
我发誓,在学习无条件爱你的过程中,我会带给你难以想象的痛苦,导致你对我说出连纽约的出租车司机听了都会吓到的话,而且让你后悔遇见了我。而当你对我做出相同的事时,我会用一个三岁小孩的成熟度来响应,而且用急性子和坏脾气来当做我的两大武器。我永远也不会记得,我们只是两个尽力想做到最好的普通人。我会把你当做我唯一的快乐源泉。最后我才成长并了解到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
再P.S.
本书本文讨论的,仅限于正常健康非病态的亲密关系。如果有受到暴力相向之类的情况,就不要用爱意解决问题了,110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