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0-1不敌卡塔尔,U14 0-1被泰国绝杀,U19 0-2败给约旦,U21打平乌兹别克斯坦。
国字号球队再次全面溃败,怒其不争的同时,我们也认真思考一下,中国足球还能发展起来吗?
身边就有一个最好的例子:日本。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人口只有中国10分之一的国家是如何将足球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首先要提的是被称为“日本足球教父”的川渊三郎,自起1988年开始主管J联赛以后,日本足球真正走了职业化的道路,并且取得的长足的发展。
1996年,川渊三郎提出了一份雄心勃勃的日本足球“百年计划”,内容包括联赛职业化、足协和政府分开、青年足球人员的培养等等,并开始贯彻执行,直至如今已经成效明显。
在中国,每届领导上台都会提出可以彰现自己政绩的新规划,而否定或搁置前任的作法,这种愚蠢的短视行为如果得不到改善,中国足球仍不会有长足发展,只不过在金钱的刺激下,在国内联赛中自慰一下而已。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在中国体育领域一直想解决却始终没有解决的球员发展模式,传统的体育人才来自专业体校,而体校对文化素质的培养也一直被病垢。
日本实行的是青训和学校社团的双轨制,从小加入职业队的青训营,从少年队到青年队到职业队,这是一条常规路线。
还有就是继续教育计划,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足球部。可不要小瞧学校社团,这是一个相当庞大而健全的体系,日本高中的全国大赛预选赛,会有超过4000所学校参加,电视台会进行全国直播,决赛的上座率稳定超过2万人,而J联赛的平均上座率也只有1.5万左右。
有一些我们都熟悉的球星就是从学校联赛体系中培养出来的:中山雅史、名波浩、川口能活、中田英寿、中村俊辅、大久保嘉人、远藤保仁、大迫勇也、酒井高德、川岛永嗣等等……还有,现在正火的当红炸子鸡柴崎岳。
而强大的青少年足球体系的背后,是庞大的职业足球教练队伍。
早在1992年,日本足协就系统性的举行教练培训班,建立覆盖10岁以下儿童至职业联赛的五级教练体系。在2011的统计中,日本专门从事青少年培养工作的教练就已经超过5.8万人,而当年中国持证教练总人数为1万名,其中青少年级别的只有8400人。
而我们,不但比日本晚了12年才开始进行教练培训,还无体系可言,中间甚至一度被取消过。
中国足球巴西、欧洲都学过,几乎所有的足球强国也都考察过,但官本位的制度决定了政策无延续性,只注重个人政绩,眼光都放在眼前的重大赛事上,长期而缓慢又不出政绩的事没人干。
虽然也在改革,但直到2017年才开始管办分离,而让国家队踢中超的风声,以及如今风传的总局统一招商政策告诉你:你大爷仍然是你大爷。无语之余,也只能呵呵了。
还有一个消息你必须要知道,川渊三郎在2015年被任命为“日本篮球改革小组”组长。
接下来,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