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研室 刘昱 2017.8.8
土匪变英雄——文本架构的艺术(一) ——读《红高粱》有感
《红高粱》是一本老书,是莫言1986年作的,那个年代不知道出不出名,反正小学、初中记忆最深刻的是鲁迅,3个伟大如雷贯耳,原因一是老师强制要求背,二是选的文章多且都是重点篇目,听的多了也就记住了,当然莫言的书也就没看过了。高中的时候莫言突然成了畅销作家,那时候我是不知道的,家里长辈也很高兴的买了一套书让我看,已经步入高三的人儿天天扎头试卷,埋在书里,唯一的娱乐是周天躺在沙发上发呆半天,直到大学刚开始没多久励志搞现当代文学时才买了一套作品选,一一研读时发现这《红高粱》真好,可惜只有两节,拿出手机立刻下了书单,买了那本浅棕色书皮已经有点脱色的单行本。尽管我那个喜欢精细、含蓄做为文院才子爱张爱玲难以自拔的室友说莫言的书并不好,但我就是不爱张爱玲,只爱这种情深而绵长、荡气又回肠的文章,毕竟这才是我熟悉的戈壁滩上的味道。
这次“精彩一群”读书挑战活动,我思来想去还是先拿最熟悉的文章打打头阵,再次重读抒发感悟,以防在众位前辈面前过于难看。书读了一遍又一遍,感触也越来越深,这一遍迅速读完后便从作者在文本架构上如何使得匪徒成了正面人物这一角度出发,做些述说。
《红高粱》是一曲山东高密乡的赞歌,也是一部魔幻传奇色彩满溢的史诗,莫言在此间显然已不满足于传统的叙事模式与人物书写方式,而把插叙、人称转换、视角转换纳入其中,把细节与联想尽力修缮完美,利用内部逻辑的无误宏大架构以使文章极为真实。在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步入正轨,社会环境也较为宽松,人越来越成为作家主要分析、表现的对象,政治的强硬介入越来越少致使莫言也敢于讴歌人的生命力与人性本来的美好,而在这部作品里,他发掘传统的英雄人物,以独特的叙述与视角描绘了一幅风俗风情画,刻画了众多敢爱敢恨、勇敢顽强的先驱者与普通人身份的英雄形象,开启了新的叙事模式、新的历史情境、新的人物形象,尤其是那血色赞歌式的鬼魅奇幻的叙事,那些英勇无畏守卫祖国大地、守卫家乡的土匪们往往为众多读者津津乐道。
在这篇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莫言述说着农民抗争史与土匪赞歌,但为了土匪这种负面形象能以英雄的姿态恰如其分的出现,并不断歌颂这些非正统英雄人物,莫言为此做了许多努力。他打乱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利用第一人称与关系人物进行组合、转接,采用第一人称下的多重身份不断插叙的模式来讲述这个完整的故事;且刚开始阅读第一人称文章时读者感受到的述说感与之后强烈的代入感,会使得读者很难脱离故事站在上帝视角审视人物;况且第一人称下做为主体的土匪家庭完全可以利用心理描写合情合理的为其开罪,加上作者在记述事情上的偏袒,利用第一人称的我去叙述爷爷奶奶的事情也利于浓墨重彩的抒发赞扬与感慨,所以很容易形成土匪英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