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

一、当代西方建筑理论的进展

现代建筑学派的基本观点

1.强调功能。提倡“形式服从功能”

2.注重应用新技术的成就,体现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和工业化施工

3.建筑艺术趋向净化

4.注重空间组合与结合周围环境


二、文脉主义建筑观

建筑的文脉是基于高技术的洗礼下,人们越来越向往传统高情感建筑环境的心态而产生的。

一、文脉与文脉主义建筑

文脉的本质定义:广义上,指介于各种元素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即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对话的内在联系。包括:人与建筑、建筑与城市、城市与其文化背景。它强调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个别环境因素与环境政体保持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是一种和谐对话的关系。

文脉建筑的美学基本点就是要清除纯文化与杂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严格差别,反对只要精美文化而排斥大众的倾向。

格式塔心理学:部分之间的现象关系是整体的函数,即单独的比例知觉将随文脉而变化……建筑物与环境背景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这一关系。

二、如何建立建筑文脉

有许多方法能用一设计一个新建筑使之与文脉相符合。

1.化整为零

Openbar Library, Amsterdam

采用相同材料与装饰;比例,尺度接近老式建筑;片段式处理。

Gamma Building, Leiden

2.间接对应

New and old apartment houses, Strasbourg

3.感觉上的模仿

Trubeck and Wislocki Houses, Nantucket; Venturi & Rauch

4.装饰的运用

Haarlem

装饰,以及由此产生的视觉上的质地和联系,常常是建立建筑之间的视觉联系的一个有效途径。

5.强化细部

6.社会习俗和时尚的影响

Westminster Hall, London

7.虚实相生的手法

三、文脉主义的城市观

现代城市规划运动:在工业革命和现代技术促进下产生的,具有明显的技术之上和经济效果至上的烙印。

今日的城市规划,应重视城市文脉中人的重要性,改变思想方法、改变工作方式,使群众能够自觉地、有效地投身到城市建设中来。

1.显型形态

人、地、物

任何社会的城市的公共领域无疑都是最自然、最灵活、最异质的以及最包罗万象和随心所欲的场所。

对于城市的体验总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人与社会之间的交往中获得的,是对环境和时间的总和,也是一种对场所的体验。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各种显质因素,每个可见元素的存在都具有使用价值并对城市环境产生新的意义,每一个可见元素都具有城市性,人、建筑、小品、地点。

每个人都需要一种归属感,必须将建筑、城市与人的知觉三者拉近,放在文化和止血的高度加以看待,强调人与环境的统一。

2.隐型形态

对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潜在的、深刻影响的因素。

3.城市环境的文脉美

四、城市文脉的设计

城市环境设计的元素与素材

1) 空间

2) 观赏与聚会

3) 景观的连续

4) 表面的处理

5) 传达信息

城市文脉的设计标准

1) 环境的特征

每个地方都应有明显的感性特征,便于记忆与识别,加强人们的乡土感情,也是反映风俗习惯独特性的标志。

2) 多样的统一

3) 多功能性

4) 清晰明确的布局

布局清楚能改进人们来往的条件,增加交往的机会,也是感情上的安全感的根源,并且是人与社会关系上的自我感的思想基础。布局在时间上的清晰性同时间上的清晰性有同样的重要性。

5) 感知的保证

6) 自然条件

7) 含义


三、隐喻主义的建筑观

一、隐喻主义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一)文艺复兴以前的隐喻性建筑

文艺复兴以前的隐喻性建筑都用来表达当时的哲学思想,表达人们对人和自然的认识,表达对神和统治者的崇拜,都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而没有上升到理性的、理论的高度。(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柱式、古罗马的凯旋门……)

(二)现代与后现代的隐喻主义建筑

现代建筑早期被隐喻为实用的、有效的机器更多是一种对现代主义建筑在当时是用科学技术来解决建筑问题的一种形象的内在解释,而不全是一种隐喻。

隐喻主义最初的形式是后期现代建筑的形喻和抽象隐喻,逐步发展为以符号学为基础的后现代隐喻主义。(Casa Batllo; Antonio Gaudi)……隐喻主义理论是在符号学基础上形成的,后现代隐喻主义是用符号的手段创造隐喻,把符号学当作重要的工具。后现代建筑隐喻与过去的建筑隐喻的根本不同在于有系统理论的指导,将形式与符号分开,且符号与结构形式和使用功能不一定一致。后现代建筑强调建筑应反映文化的积累而不是文化的解体,是历史文化的丰富表现,而不是对过去的排斥和对民俗习惯的歧视。

Michael Graves

二、隐喻主义建筑的理论与方法

(一)隐喻主义建筑的建筑理论

隐喻主义认为建筑是具体的物,也是抽象的记号。人们可以通过非语言的直觉和语言符号化的历史文化因素来理解它。

建筑的两种语言:其基本题材是通用的和固有的语言,由实用性、结构可靠性、经济性和技术设备等因素决定;建筑的诗化语言是建筑外观、空间形态、社会习俗礼仪等。成功的建筑应该是这两种语言的双重表达。

将建筑当作语言而设计的当代西方建筑设计方法

a 用点、线、面、空间、质感、色彩等作为语汇

b 将门、窗、墙、屋等建筑构件作为构件

c 采用古典词汇及传统、地方词汇

隐喻主要包括意义与形象两种方面的隐喻。

隐喻主义建筑的大致分类

  利用整个建筑的造型来象征意义(悉尼歌剧院)

  利用建筑抽象的空间来隐喻意义(朗香教堂)

  引用历史片段,并加以变形或改换位置、改变材料、改变组合——引经据典式

  用形式暗示内容的隐喻(波特兰大厦)

古代建筑的功能在今天已基本消亡,但在新建筑中采用古建筑的形式或结构片段,会使人一会到历史文明的继承性,提高建筑的美学价值。——让我想到后现代主义建筑喜爱将不同风格、时代的建筑语汇杂糅于一体的原因。

(二)隐喻主义的方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此刻的飞机舱内是嘈杂的(东方航空公司客机内),一改前几日公共场所的安静与平和。听着充斥于耳中不断来自舱内各...
    唯美儿阅读 257评论 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