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是思维的显化

彦彦老师--《十日谈》第24讲:工具管理中如何用好“分类思维”

以下是本人的课后心得。


这一讲里,有说到了一个词“物以类聚”,分类思维其实也是在强调,事物的分类。

我有段时间会给自己做每日的行动清单,这里借用的工具是幕布,因为幕布便于分类。我会将我明天要做的事情,详细的用文字记录下来,然后会做每件事规划的时间段。有那么一阶段,还是提升了效率的。因为提前做清单,就相当于把零散的东西给整理归纳了一样。行动的路径也就清晰了很多。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就陷入迷思了,我会每天都执着于去罗列清单,事情不多也会陷入焦虑,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太闲了。然后第二天完成率也跟着降低。即使每天去看着清单,也找不到那种,非要完成目标的感觉。现在想想,这种感觉应该就是老师提到的,对于每件事都尽善尽美,反而容易陷入焦虑。我其实应该就去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把它做到最好最专业。

我现在把我的行动清单简化了非常多,我以前会想要很多,到最后啥也没要成。现在想想,我只是想养成一些微习惯罢了,微习惯可以借助打卡工具去记录,不一定每天都要去列清单来强调。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都要找到最重要的一件事,专注的把它完成,一来不偏离大方向,二来可以提升思维力,避免让自己陷入迷思。也不会觉得做的很多事都是在浪费时间精力。

有效的均衡时间精力,是使用工具的目标。在需要的时候用什么样的工具,去实现什么目标,怎么去高效实现目标。所有使用的工具就是思维的呈现。要知道所有事情都是为自己做的。

工具是思维的一种显化,万变不离其中。要以道驭术,道是帮助实现使命和目标的,不能偏离这个道,否则用再好的工具也没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