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是恩格斯24岁时发表的第一篇经济学著作,此文虽然带有年轻人的火气,对劳动价值论甚至有错误的理解,但仍然无法掩饰恩格斯显示出的惊人的洞察力,被马克思非常正确的称为“天才的大纲”,一扫马克思在二人于1842年第一次见面时,认为恩格斯是鲍威尔同盟的蔑视。
恩格斯在文中,第一次论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盲目和自发的作用形式。他从资产阶级经济矛盾的真正根源——私有制——来阐述一切矛盾、解决一切矛盾的方法,和马克思殊途同归。
一、“私有制产生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商业,即彼此交换必需品,亦即买和卖。在私有制的统治下,这种商业与其他一切活动一样,必然是经商者收入的直接源泉;就是说,每个人必定要尽量设法贱买贵卖。因此,在任何一次买卖中,两个人总是以绝对对立的利益相对抗;
这种冲突带有势不两立的性质,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另一个人的意图,知道另一个人的意图是和自己的意图相反的。因此,商业所产生的第一个后果是:一方面互不信任,另一方面为这种互不信任辩护,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来达到不道德的目的。”
※分析:
多么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精神加剧市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疏离状况的描述啊!(注1)
不同之处仅在于马克思从哲学角度,恩格斯从经济学的角度。
二、“商业形成的第一个范畴是价值……经济学家当然也有一种双重的价值:抽象价值(或实际价值)和交换价值。关于实际价值的本质,英国人和法国人萨伊进行了长期的争论。前者认为生产费用是实际价值的表现,后者则说什么实际价值要按物品的效用来测定。”
※分析:
此段反映了年轻的恩格斯对亚当·斯密、李嘉图和麦克库洛赫的价值理论认识不清:
(一)亚当·斯密、李嘉图和麦克库洛赫对价值的认识。
1. 亚当·斯密的观点。
“这物有多少价值呢?那等于它所购买所能支配的劳动量。劳动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一切物的真实价格,即欲得此物的真实费用,亦即获得此物的辛苦勤劳,劳动是第一价格。
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等于这物对于其所有者所提供的劳动支配权……但一切商品价值,通常非由劳动评定。要确定两个劳动量的比例,往往困难……评量商品交换价值,与其依照这商品所购得的劳动量,倒毋宁依照这商品所购得的别种商品量。”(注2)
“价值一词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因占有其物而取得的对于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注3)
2.李嘉图的观点。
“商品的价值或其所能交换的任何其他商品的数量,取决于其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而不是取决于支付这种劳动报酬的多少。(注4)
“如果劳动的价值相对于所有其他物品而言大大下降,并且发现它的下降是由于生产谷物和生产劳动者其他必需品更为便利的条件造成的,从而使得供给更加充足,那么可以认为,谷物和其他必需品的价值下降是生产它们所必需的劳动量减少的后果;还可以认为,劳动价值的降低是随着这种为劳动者提供生产资料的更为便利而带来的”(注5)
3. 亚当·斯密与李嘉图的观点比较。
二者都认为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
但,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作为交换对象的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并且,他开始意识到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存在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
4.李嘉图劳动价值论受攻击的两大问题。
(1)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关系,即“让渡利润”问题;(2)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问题。
两大问题的实质是一个问题——否定劳动创造价值,为资本家和地主阶级辩护:1.认为资本能够创造价值,否认资本是劳动的积累,工人的工资是资本家的自愿转让;2.认为自然资源创造价值,地主基于封建世袭制占有土地,获得土地财富和土地收益是合理的。
5.麦克库洛赫的观点。
麦克库洛赫提出实际价值和相对价值的概念试图解答第一个问题:
实际价值是为了生产或占有商品所必须的劳动量,而相对价值是指商品换得的劳动或其他任何商品的量。相对价值总是大于实际价值,利润就是建立在这个差额基础上的。
他反而肯定了除劳动以为的相对价值能够创造利润。
麦克库洛赫重新定义劳动概念来解答第二个问题:
他认为劳动包括人的活动、动物的活动、机器的活动和自然力,它们共同创造价值。英国和葡萄牙葡萄酒的价值差异是因为自然条件的不同。
他反而认可了劳动不只是人的劳动。
麦克库洛赫作为李嘉图学派的捍卫者,结果却成为李嘉图学派的终结者。他用否定“让渡利润”的理由证明了“让渡利润”应该存在,用劳动概念的创新彻底抛弃了劳动决定论。
难怪李嘉图生前对他的论点不以为然。
(二)马克思对商品价值的认识。
马克思继续深化李嘉图对商品价值的认识,明确提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价值理论,解决了李嘉图的两个问题。对此,此处不多叙了。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来决定……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是需要的劳动时间。”(注6)
(三)此段反映的问题:
1.文中使用“抽象价值(或实际价值)”,我首先怀疑翻译的问题,其次,可能是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没有形成之前,恩格斯还没有认识到麦克库洛赫观点的庸俗性。
2.恩格斯用“生产费用”取代了劳动或劳动时间对商品价值的决定作用,对劳动价值论还没有科学的认识。
注1:见本人的“学《马恩》(8)——《论犹太人问题》”。
注2:《国富论上》,亚当·斯密著,译林出版社,郭大力、王亚南译,第24页。
注3:《国富论上》,亚当·斯密著,译林出版社,郭大力、王亚南译,第22页。
注4:《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著,华夏出版社,周洁译,第1页。
注5:《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著,华夏出版社,周洁译,第6页。
注6:《资本论》,马克思著,第一篇,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