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代的“农圣”所想到的

      从来就以身为山东人而感到“自豪”。在齐鲁大地这块土地上,曾经产生过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古往今来由此 “地灵”产生的“人杰”层出不穷。

      礼仪之邦多圣贤!当归结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谈及食与礼的关系问题,就不得不提历史上被称作“农圣”贾思勰,他是山东益都(寿光)人,一生致力于农业生产研究。孔孟之乡圣人中,他占有了“一席之地”。

      贾思勰生活在北魏时期那个历史年代,经历了一百多年战争,鲜卑族的拓跋氏建立了北方政权,王朝建立后,统治者急需恢复社会经济,由于当时的农业发展占比了大部“国力”,因而倍受重视。

      “智如禹汤,不如常耕”,受“农本”思想的影响,做过青州高阳县郡的贾思勰产生编撰农书的想法。在他为官期间,曾遍走黄河中下游山东、河南、河北各地,充分了解掌握农业各生产要素状况,并进行了大量的农学实践,加之他研学过前世先人在学科领域的经验,便将理论+实践集成《齐民要术》一部农业科学专著。


      贾思勰的贡献在于:建立了中国古代农业最为完整的科学体系,为解决民生温饱问题提供了先见;对于世界的影响而言,他的《齐民要术》书著中“物种理论”可与达尔文“进化论”相提并论,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更有“力能胜贫、谨能防祸”的著述学说,为当今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所借鉴。

    走进山东寿光的农圣文化园,一座贾思勰雕像赫然矗立在眼前。 “民以食为天”,他所创立的功绩普惠了天下;一面的文化墙就是一面历史的回音壁。古往今来,农业生产从由人扶犁把锄、到黄牛耕地、再到田间出现的手扶拖拉机,因为他的存在,将历史的车轮推向了前进。

      看到这些,不禁令人浮想联翩,农圣的家乡--寿光何以会成为全中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首都“菜篮子”工程保障基地,每年所举办的蔬菜博览会响誉海内外,我想该是这里有最深厚的农耕文化的土壤,农圣贾思勰早在1500年前就在家乡土地上播撒下了“金色种子”,使得众多的物种在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书名起得也颇为讲究。齐民,为百姓,要术,重技术,编书根本目的在于“要在安民,富而教之”,书中纲目条析也力求严谨,比如对于粮食种子归类,他将其分为粟12个、黍97个、粱4个、麦8个、稻36个。

      古代农圣也许不曾想到,今天的农业生产呈现出“颠覆性”的发展变化,庄稼可以杂交、无土可以栽培,当代科学家以他为先师,却不拘泥于先前的陈规,在农业科学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取得新的卓越。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成为中国百姓心目中的“神圣”,他毕生致力于水稻研究,直至扑倒在地。因为他的存在,中国用占地球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地球1/4的人口,同时也填补了古代农圣唯旱田、不善水田科学研究的空白。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当风吹麦浪、稻花飘香之时,天与人之间在相互的馈赠,这其中“农圣”们更懂得“民以食为天”的道理,欲将把更好的种子撒播到世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山东走出来的七个圣人,每一个都是人中龙凤 文圣——孔子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
    高山景行007阅读 1,169评论 0 1
  • 《齐民要术》是北魏末期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 贾思勰是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人,生平不详 ,北朝北魏...
    家荣云川阅读 2,285评论 0 4
  • 部编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
    君子_4998阅读 3,913评论 0 2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469评论 2 7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35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