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就是看不见别人的坏;
境界,就是看得到别人的好。
有格局不一定有境界,有境界就一定有格局。
老是看见别人的坏处,却看不到别人的好处,妥妥就是既无格局太过肤浅,更无境界过于短视了,此等人生若不修行将必败无疑。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文/海纳百川8090
苔噬钟斑旧事,云吞潮汐苍穹。
老茶馆里雨声浓,漫煮江湖轻重。
碎镜重圆山海,残棋顿悟枯荣。
忽惊檐角蜘蛛网,悬着八面来风。
注:"苔噬钟斑"与"云吞潮汐"形成微观吞噬与宏观吞吐的镜像——前者锈蚀具体伤痕,后者消化天地呼吸,共同构建时空的消化系统。
2025.5.4夜 留记
不惑:心境的二次觉醒。
格局是深海,包容万物而不见暗礁;境界是星空,每一粒微光都在闪耀。
前者将他人之恶沉入意识之渊,后者将他人之善举向灵魂之穹。这种微妙的转换,恰似禅宗所言"看山不是山"到"看山仍是山"的跃迁。
止步于格局者,如同精心编织的竹篮,虽能过滤砂砾却盛不住清泉。他们用疏离维持体面,用回避守护平静,终究困在二元对立的迷宫里。
而抵达境界者已然勘破幻相,在他人光华中照见自己未显化的潜能——他人即你尚未活出的自己。
这种超越并非道德高地的俯瞰,而是生命本源的同频共振。当厨师在油盐酱醋里看见天地调和,当园丁在修枝剪叶中悟得取舍之道,平凡岗位便成了菩提道场。修行从来不在名山古刹,而在与同事碰撞的火花里,在爱人蹙眉的褶皱间,在陌生人递来雨伞的瞬间。
高级境界恰似孩童初睁的双眼,世界在混沌中徐徐展开,每个生命都是完整宇宙的碎片,等待被温柔拾起。这种澄明不在云端,而在俯身触摸泥土的温度里。
人有两次生命,出生和觉醒。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所以,通达的人生需要修行,
而道场就是你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