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偏科,中学时候尤为严重,150分制的试卷,最严重时数学只能考到语文分数的零头。大学时代自然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因为自己爱好,还是专业课的要求,看的多,写的也多。毕业之后,机缘巧合的在家乡考进了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属公司,小镇上的生活、工作,平淡安逸。安逸的生活会让人少了学习的动力。渐渐地,已经很少去阅读,写作也局限在公司网页新闻通讯员的任务上了。
可能是儿童时期的老师给我的启示,写作需要善于观察,观察细微才会有自己的想法见解,不可人云亦云。
直到现在,平日生活中,还是会去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一草一木,一片树叶,一只昆虫,一汪清泉或者是一缕清风。思绪都会蔓延开来,这时候也会乍现出一些灵感,会用手机的记事本记下只言片语,也会用相机留下影像。因为害怕像烟花一般的灵感会转瞬即逝,而实际上,灵感就是会突然不见。
此境此遇应是最适合写作的,白天工作,喧嚣之后,便是夜幕降临后的宁静安逸。这个秋末初冬的季节也是极为适合写作的,没有夏天的燥热不安,蝉鸣蛙叫,没有春天的困倦。
说到困倦,多半喜欢在深夜写作的人,都会有自己喜欢的提神饮品。
有人是酒,自古文人墨客多半好酒——酒入香腮红一抹,欧阳修爱酒;香消酒未消,李清照也爱酒;王羲之醉酒《兰亭序》,张旭酒后狂草惊世,李白斗酒诗百篇,陶渊明诗中有酒,酒中有诗。
有人是茶,林语堂的“三泡”说道尽茶道与人道的奥妙——“茶,应是第二泡最妙。第一泡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是少妇了。”三毛也爱茶——“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老舍先生,生前就有边写作边品茶的习惯,以清茶为伴,文思泉涌——《茶馆》。
有人是咖啡,巴尔扎克豪饮咖啡二十年——“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海明威在巴黎一家十分简陋的“王牌咖啡馆”里,朝着向小街敞开的窗户,坐在老式木桌旁,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
一杯水,刚踏上写作之路的我,此刻的饮品就是水。水,可以酿造成酒;水,可以让茶叶沉浮;水,可以让咖啡豆飘香四溢。虚心学习,阅读沉淀,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水可以有它各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