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群里聊天,哪位三年前因为孩子的问题,我们成为朋友的好友,她在诉说孩子的种种问题,我看到她的状态好像又跑了三年前,我一下子被她的情绪带走了!
三年来,因为孩子问题,我们无数次的沟通,他总是隔三差五的一会儿比说:我知道,我以后要怎样怎样做……!一会儿比谁都逃避现实和焦虑:我不管他了,我要放弃他,他考不上高中怎么办?他一直这样怎么办?
无数次的沟通,无数次的梳理,无数次的鼓励,无数次的反复,让我像一个对孩子失望的母亲一样,失去了理智,说了她几句!
说完 我发现,我越界了,既然谁也改变不了谁,我为啥因她没有改变那么生气呢?可能是因为“沉没成本”效应:我认为我这三年付出了那么多,怎么没看到一点变化呢?真的是用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重!像极了对孩子的付出,孩子没有达到我们期望时的那种伤心!
改变我自己的意识:这个群就是一个抱团取暖群的学习群,没有老师,没有学生,谁学到啥样的程度是自己的事情,有求必应,不求不应!不对任何人抱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