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我们沉浸在童话的故事里,觉得生活里,童话里,都多了许多美好。
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语言优美,情节变化,道理明显,但是语句理解较难。上课时,以我讲故事,孩子听,并思考“这个故事里什么一直在变化?”以及圈画四字词语为任务,来引发学生思考和提醒专注力。
再者分享积累了哪些优美的高级四字词语,请学生感情朗读好词,互相学习。
围绕 “这个故事里你发现什么是一直变化的?”孩子们提出了三个:花园,巨人,孩子。相机引导,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依次画出来,读一读,感受花园变化带给我们的画面感(暖或者冷)。
花园为何会变化?与孩子有关。孩子带出了一句话“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那在这个花园里,孩子们有哪些举动,花园又是如何随着孩子变化的呢?找找描写孩子的语句,多读几遍,感受当时的情景。
孩子们的反应又是为何变化?因为巨人的态度。巨人又是如何面对孩子与花园的变化,他的态度如何变化?内心呢?再读文,再画。
这样一来,文章里的三条情节线就出现了,面对板书,我们用冷暖代表故事给我们的内心感受,也对应花园,孩子和巨人的变化。
巨人最终明白了什么?他最大的醒悟就是一个伟大的动作“拆”与之前的“砌”形成鲜明对比,也让我们想象到冷暖不同的情景(画面想象)。
那么这个故事有没有突然变化的?有没有一直没变的呢?有的。花园随着孩子突然消失,突然变冷;一男孩突然伸手,桃树突然开花。一直没变的呢?孩子带来的永远是春天,是希望。外面的村子一直都是春天。孩子们的课堂回答让我很惊讶,真的,这样的阅读,细节都读到了。
第二课时,我们一起慢慢读了一遍这个故事,插图其实是故事的结尾。我让孩子们从图里找到文中的四字词语,或者自己用四字词语形容画面,或者对着文字,找找图。
接着,我问他们,如果给这个故事加上插图,你觉得哪些文字部分需要加个图,画什么?有的觉得“拆墙”的地方,有的说花园四季的美丽,有的说孩子们欢乐的场景,有的说巨人砌墙的时候,孩子们的眼神画面,有的说要画一张好冷的花园和温暖的花园……我的目的其实是让他们留住文字里最深刻的部分,有画面感的地方,自然是他们最难忘的了。
我也小结了一个故事的读法“一直变化,瞬间变化,一直不变”,梳理情节,品读需要,感受交流。
课余讲了《那一定会更好》对比了《去年的树》,让孩子做比较阅读;又分享了《巧媳妇》,与周末辨析“剪刀剪纸剪不断”说法,一起脑洞大开,转化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挖掘文字里也有巧劲儿。
开始上动物类文章了,我推荐他们先读了外国的西西的《看猫》和台湾作家桂文亚的《猫猫》,一篇是抓猫叫声,抓一个“乖”,来体会作者与猫之间的故事与情感,一篇是写实猫的日常,我以这是一只怎样的猫来引导孩子去默读《猫猫》,并且抓关键词,关键事件,最后交流,分享故事有意思的地方。
明天继续上丰老的《白鹅》,插图,“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明天见了。
本周花絮:第一届日有所诵比赛展示,孩子们在台上诵读那些美丽的东西,真让我感到内心舒软与触动。
我再读《全阅读》第十四单元里写蝴蝶的文字,写翠鸟的文字,我都很敬佩,怎么可以写得如此美妙呢?很真实,很让人动心的文字。
最近书读得少了,但是《全阅读》弥补了内心的慌乱。最近整理书,搬家,感觉,有些书不再读了,装起来,就如同封印般。
有些书,值得反复看,有些书却不会再翻,或许,真正打动你的,就那么一些书,就如人一样,对眼,真重要!
呵呵,似乎天马行空了,好了,搁笔,不再乱点了。
(插图3/4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