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蟹是江南水乡的一种捕蟹的方法。是祖辈们流传下来凑效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可是被当今一个在海边当兵的发明了地龙网,那张蟹就销声匿迹了。
这种方法在阳澄湖周边地区最为盛行。操作起来方便,在河浜河道港湾做个蟹场即可。所谓蟹场就是在河岸边做个能容纳两个人的地方。
每逢国庆,中秋来临之际,阳澄湖畔的那些捕鱼捉蟹的人们就会蠢蠢欲动,磨拳擦掌,准备开始张蟹了。他们知道,菊花开了,桂花香了,稻谷黄了,阳澄湖大闸蟹也肥了。
如能在中秋节上市,可卖个好价钿。如在国庆节吃上大闸蟹,那是人间美味啊!那时候,倘若煮上一锅蟹,那满屋三间香。如家家户户都在品大闸蟹,那全村就沉浸在一片蟹香蟹味的氛围中。那浓浓鲜鲜诱人的香味飘出了十里地。那十里地外人们知道,这个村在大快朵颐大闸蟹了,那个庄也在灶上烧煮时令鲜美的天下第一鲜了!
张蟹工具是两扇网,长度在10多米,是苎麻线织成的。另外配套工具是三四根竹子,接起来也在10米以上。若在晚上进行,就要点上煤油灯;如在霜降季节,还要搭上简易棚,做好防冻保暖工作。
每当国庆来临之际,张蟹能手就要把河道底部的水草清除干净,河面上杂物也要弄清,这样就万无一失。人们早早吃罢晚饭,连碗也来不及洗,就提着蟹网,掮着竹杆,提着煤油灯急怱怱地来到水港岸湾。
这时夕阳刚西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河面上一片平静,偶尔有几条小鱼跳出水面,泛起一丝波纹,一丝涟漪。在这稻谷飘香的季节,在这迎国庆度中秋的良辰美景,在满月挂上树梢时,你来到河边张蟹应该是赏心悦目事儿,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味呵!
挂在屋檐下用尼龙纸包扎好的蟹网下水了,蟹场左右边各下一扇网,距隔20公分。网下沉后在上纲绳打上一个蝴蝶结,说蝴蝶结不如说是用稻柴做的标志。如果蟹上网了,这标志就会跳出水面,不断上下跳跃。如激烈地跳跃,你就可下手,将下纲绳拉起,拉时不能过猛,过猞了蟹就会脱落网外。在揉网时也要不紧不慢,如太快了,那蟹也会乘势滚出网外。在揉网时,感觉有份量的,说明这蟹是很大的半斤老雄蟹。揉到手边一瞧,果然是青壳、白肚、金爪、黄毛大闸蟹。这家伙出水不凡。张牙舞爪,吐着泡沫,滋滋声不绝于耳,给主人送上惊喜!如轻的,当然是雌蟹或小雄蟹了。
有时候一网两只蟹,这叫双簧蛋。也有一网三只蟹,这种情况很少见。西风起,蟹脚痒,这甲壳类动物,成熟后在河底嬉戏追逐。人们掌握它的习性,有时也会爬上岸滩,甚至来到你的身边。蟹喜欢灯火,喜欢在黄昏时分撒野,所以张蟹别错过这个时辰哟!
经过半夜的守候,你的蟹篓里已有数十只蟹在熟睡,发出连绵不断“滋滋”的声音。此时此刻张蟹人已感觉有点困了,但看到河里两扇网的纲绳不断跳跃,你的睡意也会顿消。一网网地揉,一网网地下,那劲头越来越足。为了丰硕的成果,通宵达旦也愿意。
家里甏里是暂养蟹的好地方。你只要放上一把稻穗,它们就会吃得干干净净。几天下来,蟹已满甏,就用稻草绳扎起来,拿到唐市街上的市场卖。那时不值钱,一斤蟹只卖6角7角。一串几斤的蟹换上几块钱。虽少,但一个家庭的盐油酱醋可解决问题了,也可到肉店买上几斤鲜肉,一家子可开开大荤了。那时猪肉7角5分一斤。
欢天喜地回到家,桌上的菜丰盛了。全家老小围聚在客厅的八仙桌上,品尝着用蟹换回的菜肴,吃得津津有味,吃得香喷喷,美美达。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初中期就是过着这样平凡而平淡的农家生活,这种生活蕴含着绿色、天然有机生态健康!
张蟹,难忘的水乡捕捞。每当忆起它,真的很有趣味性,玩味性,诱惑性!
虽然那时乡村比较贫穷,可农家平淡的生活过得还是有滋有味。乡情,民风非常纯朴。吃饭时可以走东家窜西门,哪家灶上有好吃的,毫不客气尝尝味。左邻右舍有啥好东东,就会用大碗盛来送去,俗话说,隔灶头饭好吃!充分体现了一种礼尚往来,浓浓的乡情!
不难窥见,金乡邻就是这样形成的,就是这样浓缩凝聚成难分难舍的亲情、友情,最终化为了一片刻骨铭心深情!
初稿于2018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