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时,因为疫情,于今年的考生,多了一些别样的刻骨铭心,连高考时间都从03年开始的6月份推迟到了7月份,先祝考生们好运吧,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
03年是我参加高考的日子,17年转瞬即逝,但那份体验还历历在目,如果说有些事情是会在人生中刻下深深烙印,甚至改变人生轨迹的,高考肯定是其中一个。03年的高考,也被誉为近十几年最难的高考,尤其是数学卷,清晰地记得考完以后,平常成绩很不错的几个同学,有几个已经哭出来了,后面的大题好几道不会。
全部考完以后,班主任老师焦急地把大家叫到一起,大家根据标准答案进行估分。当时我们作为重点高中的尖子班,结果发现班上估分能上600的人都很少,我是当时估分上600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虽然最终考分出来以后,有点大跌眼镜,只考了588,主要的偏差出现在语文上,语文总分150,我自己估分110+,结果出来的结果是不到90,也就是折算成百分制的话就是不到60,不及格。当时有点懵,语文前面那些单选,多选,填空,阅读理解等基本可以对照标准答案估出来的,我做的也确实相当不错;那就只能是作文离题了,我使劲想回想当时写了些啥,可完全不记得了,估计作文可能给了个非常低的分数吧。其实平时考试的时候,我的语文都一直还算可以的,但是每到大考都失利,中考,高考,语文都是莫名其妙的暴跌,主要原因也都是在写作上。
好在当年浙江省的一本提档线为508,我这个总分还是可以妥妥进比较好的重点大学。更为凑巧的事情是在班上和夫人总分并列了,她也考了588分,也算是人生中冥冥中的一种巧合吧。但当时我们之间是纯粹的同学友情,所以她去了浙大,我到了北京。
与我而言,或多或少,高考是鲤鱼跃龙门的一个机会。作为中国富裕地区的相对穷困农村地区,我们当时一起长大的小学初中同学,一个年级总共约200人,其中中考考上重点高中的最后只有5人,比例为2.5%;还有几个家庭条件好的,离重点高中录取线差几分的,可以通过资助上重点高中,这个政策估计现在已经没了。然后这5个人里面,最后考上重点大学的为4人,比例2%;其中这4人中,上了称得上名校的其实只有我和另一个上中科大的兄弟,比例为1%。从这个比例上来说,我们当年寒门出贵子已经比较难了。
但是我知道这个难度不是在缩小,而是在加大,随着中国整体富裕程度的提高,寒门再难出贵子,当年有一篇非常火的帖子专门讲这个,我从个人的经历和理解中谈谈我的看法。
很清晰地记得从初中考到我们高中以后,我被分到了尖子班,但是到班上的第一天,班主任老师就找我聊:XX啊,你要知道,你的中考分数在我们班,除了两个关系户,是全班最低的,你可要努力啊。
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步发现,在理解力各方面,自己并不比班上任何人差,考试成绩也不错。而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是,同等条件下农村出来的那些学生要比城里出来的学生潜力更大一些,最后高考成绩比较好的和进步比较快的基本都是农村出来的。换句话说农村出来的孩子高考的平均成绩排名远好于中考入学平均成绩排名。而这也就是寒门再难出贵子的一个主要原因折射。这两个人群的区别是什么?城里的孩子普遍家庭条件好,家长对教育重视,小学初中学校的教学水平较高,多数孩子在小学初中过程中,甚至包括到高中都有额外的家教。而我们作为农村出身的孩子,绝对大数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基本没有文化或者文化层次很低,不重视教育,小学初中教学水平一般,基本上没有额外的家教。也就是说农村孩子必须潜力比城里孩子更高,才可能到一个班级。
而我们之所以还有1%的机会出头,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当时的浙江,同等程度的农村孩子还不少,我只需要跑赢他们就行了。但是当整个中国大规模富起来以后,现在原来我们的农村,比如我姐就已经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各种培训,各种投资基本不比城里孩子少。在类似条件下,这些人一定比那些贫穷地区的孩子要有更好的上升空间和条件。而群体的上升会导致寒门的比例越来越低,在越来越低的比例中,再能继续上升的,可能就从我们当年的1%逐步变成千分之一甚至更少,只有真的天才才有一点出人头地的机会。而甚至连这样的天才,他也会在往上走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别人都会乐器,他不会;别人走过各个地方,见识广,表达强,他不行;逐步地又会落入自卑不自信的过程中,那么成材的难度越来越大。
所以说寒门再难出贵子是一个根据社会发展,阶层逐步固化以后不可避免出现的情况。与普通人而言,只有努力让你的孩子站在更高的起点,不管用何种教育方式,是欧美的发挥天性,还是中国的灌输式的教育,都需要有一个较好的基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