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关于这样的一些问题,结合下自己的亲生经历说一说体验和感受。
我其实本科也是非常普通的,然后各种原因出国读研,刚好读研的学校就是排名靠前的名校。我身边也遇到了很多朋友,有的就是为了拿文凭,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出国深造的,但是大多数还是读硕士,也有少部分读本科(这个只是英国的情况)。
我后来毕业后做校园的工作,见了很多学生,有一些非常现实的现象,一些大公司企业是会看学校的,其实也不是故意这样,就是一个趋势和情况的问题。比如说,一些500强公司简历投递量一年10万+,岗位上2000的都不多,那竞争是非常大的,在这个竞争下,很多标准就成为了你脱颖而出的砝码:比如学校,学历,考级情况,相关的工作经验或者科研的经验。但这个只是非常泛泛的标准,不同的岗位的要求和标准是不一样的,而且公司也许会有他们的潜规则但是不会对外公开,所以针对这么多因素,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自我认知:考虑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其实选择一份职业有很多因素,薪资,工作环境,公司的价值观,时间生活的平衡,兴趣,培训和成长……自己根据这些进行一个排序,判断出对自己来说重要的要素是什么,比如我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培训成长和公司的价值或是追求是不是和自己匹配。
可以通过职业测评,有很多测评,类似霍兰德职业兴趣,MBTI等等,国外也有很多career test的网站,我本周会整理一些免费实用的测试网站发布到文章。也可以帮助你看看自己适合什么岗位,不过建议是做参考,对于完全迷茫的朋友来说能有一些方向。
二:行业选择:找准适合自己的行业
自我分析之后有了方向,就可以去确定自己以后工作的行业。行业的选择非常重要,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对公司所在的行业和公司是需要非常了解的,否则你会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和了解来提升专业度,甚至在工作中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受挫,那是会很痛苦的。很可能会坚持不下去。
通过实习或者兼职可以提前了解想要去的行业工作生态环境,也可以通过采访这类工作的人去主动了解。采访其实很有意思,一是锻炼和陌生人沟通的能力,一是能够深入了解甚至的接触一些困惑。
三:岗位认知:深入了解行业和岗位
选择好了行业之后,可以确定你想去的公司,可以深入了解这些公司的岗位了。其实很多岗位不一定非要硕士,职场和学校的不同就在于,企业是看重利益更多。有的岗位需要学历非常高,有的岗位没有这么高的学历要求就不会招研究生。现在的研究生非常多,但是匹配研究生的岗位不见得有那么多,那么研究生的竞争力其实就非常大。不是说不鼓励考研,因为考研确实能改变你的现状,比如考到更好的学校,提升竞争力甚至直接反应到你的工资里。但是不能完全没有方向就去考研。你目标的岗位是不是确实非研究生不可,考研之后你有没有核心竞争力从研究生里脱颖而出,这些需要好好考虑,而不是先考了再说。
四:最后建议一些必备的职场技能
适应新环境和快速学习的能力,校招其实也没有那么严格,大多都是白纸,更多的还是看的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除了一些技术性的岗位,就需要看你的技术技能和经验了。你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和环境里,很多学校的知识无法实践,所以学习能力非常重要,而且是伴随整个职场生涯的,否则很容易被淘汰。
当然还有很多抗压能力,临场反应,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职场的基本素养,这里就不展开谈了。
希望能给你一些方向建议。我自己也有在做一些校园调研,也喜欢交朋友,欢迎大家来找我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