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2年的春节,是此生第一个感到特别寂静的春节。
除夕去父母那里包饺子、吃饺子,是几十年不变的习俗,不变的是习俗,变化的是地点。刚刚工作那会,除夕前要携妻带子回老家,与父母一起过除夕和初一;后来父母进城给二弟看孩子,春节就变成去二弟家里团圆。
在老家,春节父母忙碌准备,分工细腻有致。母亲从年根前几天开始忙活,炸丸子、炸藕合、炸鱼,一盆又一盆,放在冰冷的西屋里;最期待的是腊月二十六卯肉。买来的猪肉分割成大块,放在大铁锅里,放进花椒茴香八角香叶等大料,急火烧开撇沫,然后小火慢炖。出锅时可以啃骨头了,一顿解馋。当年妹妹在没出锅时哭闹着吃肉,出锅后母亲给她一块肉多的大骨头,逼着她吃完。这一顿肉使她好多年不吃猪肉,母亲说,吃伤了。
父亲先去赶年集采集年货,然后布置堂屋的天地宗亲牌位、里屋的财神牌位、屋外的天地神位、灶火台旁边的灶君神位。写完春联,再写福禄寿。年二十九父亲会把院子打扫一遍,开始贴春联。所有的门都要贴上春联,独门不贴门心,便贴上一个福字。所有的家具、粮囤上贴上福字,正对堂屋的树或南墙贴“抬头见喜”,大门外贴“出门见喜”。大红的春联和干净的庭院,映衬着一股喜气和节气氛围。除夕下饺子前要到祖坟请祖宗,回来后在天地宗亲牌位前磕三个头,八仙桌子上摆上鸡鱼肉烟酒等供品,点上长明红蜡烛,忙碌的节前准备告一段落。
一家人围坐包水饺的时候,外面便稀稀拉拉地开始响起鞭炮声。“水饺下得早,来年过得好”,这一代一致流传这句调侃的话,便有人家相信了,所以午后不久便有鞭炮响起。下水饺的时候,鞭炮已早早挂起来,只等水开水饺下锅,鞭炮便噼里啪啦响起来。一般我家燃起鞭炮时,村子的上空早已鞭炮齐鸣,一片沸腾了。
二
除夕的鞭炮大家都是在下水饺后燃放,具有约定性,一般要比平时的晚饭稍早的时候,万炮齐发,甚是壮观。
第二波鞭炮声在零点。
从上世纪八十年来以来形成了除夕夜吃饺子、看春晚的习俗,央视春晚成了老百姓一道晚宴,也造就了众多一夜成名的歌手和戏子。零点即到的时候,年复一年的倒计时开始,当电视上的倒计时完成时,屏幕外的上空鞭炮、烟花一起升空,“爆竹声中一岁除”,真正的年来到了。
第三波鞭炮在早上,大年初一起五更,五更时天还没有亮,第三波起早的炮声把人催起。大年初一头一天,这一天除了拜年交往,不允许干什么事儿,初一不干活,干活累一年,这也是民间的习俗。早餐仍然是饺子,吃完饺子就要去拜年了,村上的近门、近邻都要走到,到老辈家要磕头,老人们拿出瓜子糖块香烟,一阵寒暄。一波人来,一波人往,川流不息,很是热闹。
三
忘了什么时候开始,城市开始禁放烟花炮竹。
这禁令对我无所谓,因为就是在不禁放的的时候,我也不购买、燃放。对我父亲有影响,因为每年除夕下饺子的时候,他都要跑到楼下放鞭炮。这时候他年龄渐渐大了,没有了年轻时的热情,也就逐渐习惯了。
城市里禁放,乡村郊外便热闹起来。每年除夕夜从父母那里吃完水饺,便开车回家,在空旷、冷清的城市的街道上行走,远远地听鞭炮烟花。仿佛中华传统,离得远远的了。
今年,市里下发了全市禁放烟花炮竹的禁令,2022年的春节便突然地寂静起来。城市的除夕夜十分寂静,比以往都寂静,除夕夜,街道依然空旷,街上的车比平时也少很多,因为都回家过年了。
感觉不像过春节,几十年来在鞭炮的轰鸣中浸润的春节,突然鸦雀无声,这还是春节吗?虽然春晚依旧热热闹闹,但没有等到零点钟声便去睡了。因为就是熬到零点,也不会有鞭炮齐鸣了,传统春节被寂静吞噬了。
四
父母刚来城市居住,一切都不适应,现在在城市居住也有十几年了,慢慢也适应下来,原来过春节的那些老传统、老规则也不要了。我想,尽管他们对抛弃的传统有些恋恋不舍,但还是不得不丢弃。
2022年1月31日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