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31
壬寅金大王虎年,农历四月十一日,公元2022年5月11日,星期三。
第21周。
距离2022年中考仅剩44天。
今日格言
水因善下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 一个人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要有放低姿态的格局。 不恃才傲物,不自以为是。 谦虚处世,是与人为善的涵养,更是一种独善其身的智慧。
今天早上,仍是5:03分起来的。
到外面看了看,很静。按照通知,今天返校开学。所以,得起来看一看。
老皇历,走一趟:
在“干饭人”群发了个信息,也没人吃。一个人做饭就化不来,硬自己把锅拎回去,做了捞面条。
准备了一下,准备迎接学生返校。
人要做到身正影子不歪是很难。
前几天,于老师的八年级历史课本、练习不晓得弄得哪儿去了,问了我好几次。我又讲八年级历史。今天这几本书在七①班姚慧君桌子上找到了,真是怪了。很可能是听课时忘到哪儿。
今天,石克璐老师的八年级语文课本找不到了,也问我。说我看拿书不对她说。也真是,复习历史时我曾看过她的七年级历史书,可随急就归还了。她的理由是我没向她说。我借看时,她又不在哪儿,后来对她说了,这所没给她说吗?学校的书,为了教学,翻了一两天就还了,就这样上纲上线。
王老师的电排插座也找不到了,说我一直在没回去,乍会不知道谁拿走了呢?
看了有些人的脑洞还是真大的!
B0132
凡事皆可看淡
糟糕的心情,只会影响心境与眼界,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弄巧成拙,事与愿违,放下执念,换个角度,换一个心情,遇到再困难的事都不算事,一切困难终会过去,人只要走得正,行的直,就会有光明的未来。不要依仗那些嫉妒羡慕恨的人给你施舍赞美和虚伪的拿腔鼓励。
凡是耳朵不是亲自听到的,眼睛不是亲自看到的都不要当真,感谢那些打击和诋毁你的人,正是那些直击要害的疾风暴雨才会修正脊梁,豁然开朗,不要在欲望恣睢的地方停留太久,因为人性的通过性往往不尽人意,多给自己点赞, 把讨厌的人和事看成空气,擦肩而过,转身不见。
B0133
不要和人较劲
不要和不讲理的人较劲,因为最后受伤的可能是你,因为你的十张嘴也说不过一张胡说的嘴!
人老了想要快乐,一定要记住:
遇到烂人不计较,碰到破事别纠缠!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行了。
人到老年,不生气,就是美丽的智慧!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养老的方式也是如此。
不要盲目羡慕他人的幸福,也许那并不适合你。
老了,不要去攀比,过好自己的日子,享受自己的生活才是王道!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人到老年,精力总会有限,不如“倒掉一些水”,只专注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吧!
B0134
少说
说太多,不如沉默;想太多,只会难过。是非对错,不争不辩,时间会证明结果。不用告诉别人,你有多难过,有多天真,多善良,多幸运,多无奈,学会用安静去掩饰自己的情感。懂你的人,知道你的人品,疼你的人,在乎你的情绪;不懂你的人,解释再多也无意义。不去与别人比较,也不要羡慕别人的幸福,冷暖自知,幸福是自己的,守住当前的拥有就是最好的幸福。往后余生,沉默安静,浅笑安然,把心放宽,把事看淡;在沉默中独享自己的小心事,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B0135
智者不评人,愚者常妄言
一位哲人说过:“人类的最高智慧,是不带评论的和任何人相处。”
深以为然,经历越多,便越是懂得:位置不同,风景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人生这条道路,各有各的修行,各有各的功课。
智者不评人,愚者常妄言。
生活中,无论何种处境,都能做到知人不评人,明事不论事,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智慧,最高级的情商。【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得意时,不论人非
《道德经.第二章》讲“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活得通透的人,懂得世间之物,我们从未真正持有。有得有失,才是人生的常态。所以,他们总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即使在得意时,也始终谨慎低调,谦虚平和。
不抬高自己,也不贬低他人;不夸耀自己,也不挑剔别人。从而始终稳步前行,积攒好运。
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古时候,有位秀才,幼时,家境贫困。乡人避之不及,还常恶语相待。
后来,在京城里做了大官。
一日,回老家时,当地的官员纷纷来拜访,说起往事,他说:“乡人们待我很好,还请多关照他们。”
夜里,妻子不解的说:“为何不说实情呢?”。
秀才说:“多说无益,别人的好要多说,别人的坏要忘记。”
后来,大家听说了这件事,都惭愧不已,也更敬佩起他了。
人在逆境时,保持沉默是本能;在顺境时,仍能不论人非,心存善意,才是本事。
失意时,不念人过
《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知常容,容乃公。”
意思是:知道自然规律的人,便会理解别人,宽容别人,放下他人的错,才能解脱自己的心,这是为人的善意,也是处事的公理。
苏轼就是这样一个豁达的人。因立场不同,王安石变法过程中,苏轼受到牵连,被贬他乡。
生活环境发生巨大改变,而这时朋友远去,亲人也相继离世。
身处困境,但他从不怨恨别人,念人过错。
有人问起王安石,他总是称赞其为人坦荡,学识渊博。
正因如此,皇帝问起他时,王安石也对他称赞有加,后来,才有了被调回京城的机会。
孔子说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命运往往很难预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
如果总是把错误归咎于他人,就只能让自己越陷越深。
调整好心态,坦然的接受生命中的每一次风雨,才会穿过暴雨,走向阳光。唯有不抱怨的人,脚下才有路。
闲谈时,不评人事
《道德经·第五章》中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言多必失,人生最忌讳的就是谈论别人的事。
真正厉害的人,都能守住自己的嘴。道人长短,谈论他人的事,于人无利,于己无益,最终只会让自己深陷困局。
相传,和珅的府上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和珅家里有一个仆人,很爱打听别人私事。
一日,他无意间听到了和珅和妻子的对话。
于是,在一次酒醉后,便对其他的仆人说:“你们知道吗?和大人,年轻的时候家里特别贫穷,还当过侍卫呢。”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和珅那里,就全变了味。
结果可想而知,最终这名仆人被赶出了京城。
《醒世恒言》里讲:“事不关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多言。”
闲言说多了就成了是非,闲事管多了就变成了麻烦。
闲聊时,不评价他人的事,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大智慧。
智者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他人事,勿多言;自己事,多关注。从而能够免去灾祸,提升修为。
走过半生,见的越多,越是理解别人,也更懂得自己。
真正的高情商,不是取悦别人,而是善待自己。不评价别人,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负责。
得意时,不评论人非,是一种格局;
失意时,不责怪人过,是一份豁达;
闲谈时,不谈论别人,是一种修为。
余生,愿我们都有不评人的善良,同时也能收获他人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