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做一名独行者,独来独往,独自穿梭于大街小巷。人生而孤独。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个人孤零零的来到世上,又孤零零的离开。生老病死,没有人能替你痛,你的配偶也不例外。
独行,并不是坏事。它能给我们独自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两耳不闻窗外事,抛掉外界的一切干扰,放飞思绪,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智者曾说,成功的人必须经历三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守得住第一重的孤独,坚持第二重的执着,你会很惊喜地发现成功近在咫尺。
人要学会独处。独处不是孤僻,是一种处事的态度,一种比群居更具重要性的能力。善于独处的人,生活往往过得更细致。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我曾有这样的感受:夜深人静时,一个人到花园里走走,那一瞬间,仿佛天地万物都归我所有。灵魂脱离躯体,像如来佛一样在天边看着芸芸众生。放下一切,无欲无求,平淡生活,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个自由自在的人儿,想你所想,爱你所爱,暂且将白天的琐事抛于九霄云外。让独处来净化你的心灵。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独处,思想只有经过独处,才能不断地进行内在整合。
独行的另一面是群居。人是群居动物,从小到大,我们总被教导要人人好,要跟大家做朋友。曾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一群小学生孤立一个孩子,不愿与其做朋友。受排挤的这个孩子很懊恼,想方设法讨好排挤她的人,就想融进那个群体。因为很在乎其他小朋友的看法,似乎脱离那个群体是件很丢脸的事,生怕别人认为你是个孤僻有问题的小孩。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这完全可以理解,但现在有多少成年人还在为独行而烦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完全没必要为了迎合别人,为了融入不属于你的群体,而给自己戴上伪装的面具。皮笑肉不笑,自己何必为难自己。世故圆滑,也是一种处事的态度,但是过犹不及。人不要活在别人的影子下,因为那不是你。要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别人。
独行者,能够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寻找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能够在花园里享受午后慵懒的阳光中渗透出的惬意的周末时光。学会独处吧,给自己独处的时间。因为独处能让你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