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2

初三的孩子,连续三天不去上学了,应该不全是因为生病,说不喜欢同桌。

首先要避免直接指责孩子“逃避上学”,先聚焦“不喜欢同桌”这个具体矛盾,分三步沟通和解决会更有效:

1.先共情,让孩子愿意说

别一上来问“你怎么能不上学”,可以说“跟同桌处得不舒服,每天上学肯定很别扭吧?愿意跟妈妈/爸爸说说具体是哪件事让你不喜欢吗?”——先接纳情绪,孩子才会敞开心扉(比如可能是同桌打扰学习、有矛盾没解决,而非单纯“不喜欢”)。

2.再一起找“小办法”,而非直接换同桌

和孩子聊完后,先引导他想“能试试的小改变”,比如“如果同桌上课说话,你要不要先礼貌提醒一次?”“如果他借东西让你烦,咱们可以一起定个小规则”。如果孩子尝试后仍无效,再由家长出面和老师沟通(比如“孩子说和同桌在学习节奏上不太合拍,能否帮忙观察下,看是否有调整的可能”),避免让孩子觉得“靠逃避就能解决问题”。

3.最后明确“上学的底线”,但给台阶

沟通完解决办法后,要温和但坚定地说:“妈妈/爸爸知道你有难处,但三天没上学,落下的功课会让你更有压力。明天咱们先去学校,今天想到的办法先试一天,晚上回来咱们再聊效果,好吗?”——既不让孩子觉得“逃学可行”,也给了他“尝试解决”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始终抗拒说具体原因,或沟通后仍不愿上学,建议及时联系班主任,侧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比如是否有其他人际问题、学习压力),家校配合会更有针对性。

她说完跟同学在上课时同学借他书抄笔记但她需要划重点时,同学还没给她,他就没要。

从孩子说的“借笔记被耽误划重点”这件事能看出,她不是无理取闹,是真的因为小事影响了学习节奏,才产生抵触情绪。可以顺着这个具体情况往下沟通,比泛泛地劝更有效:

1.先肯定她的在意,强化情绪共鸣

可以说“原来那天你想划重点却拿不到书,肯定又急又烦吧?换作是我,正专心想学的时候被打断,也会觉得特别不舒服”——先接住她的情绪,她才会愿意听接下来的办法。

2.和她一起想“下次能用上的小对策”

不用直接替她决定,而是问她“咱们想想,下次如果同桌再借你书,你可以怎么说,既能帮到她,又不耽误自己?比如要不要试试说‘我先划完这两页重点,马上就给你,你先记个关键词等我一下’?”——让她参与想办法,她才会更愿意主动用。

3.用“小目标”帮她迈出返校的一步

可以说“明天咱们先去学校试试这个办法,就算只试一次也没关系。晚上回来你跟我说说,这个办法好不好用,或者你有没有想到更舒服的方式,咱们再调整”——把“返校”和“试办法”绑定,降低她对上学的抵触感,也让她有明确的小期待。

她说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不问同桌要,因为同桌爱说闲话

孩子这么说,其实是在避开让自己不舒服的人际麻烦,特别能理解她想“少打交道就少烦心”的想法。可以顺着她的意愿来,同时帮她把“不用要书”的办法想得更具体,让她返校更有底气:

1. 先认可她的想法,让她觉得被理解

可以说“原来你觉得不问同桌要,就能少听闲话、少烦神,这个办法确实能让你上课更专心,想得特别周到”——先肯定她的判断,她才会愿意接着聊。

2. 帮她补个“兜底小准备”,避免再耽误学习

接着问她“那咱们要不要提前准备一下?比如晚上把第二天要学的内容,先在书上简单标个小记号,或者把重点记在便利贴上,这样就算书被借走,你也能先看着便利贴复习,不用等书回来,也不耽误自己”——顺着她“不问要”的选择,帮她解决“耽误划重点”的核心问题,让她没后顾之忧。

3. 用“小观察”帮她轻松返校

最后说“明天去学校咱们先这么试试,你也可以观察下,这样做是不是真的比之前舒服。晚上回来你跟我说说,上课没被闲话打扰、也没耽误自己划重点,是不是感觉轻松多啦?”——把返校变成“验证自己办法是否好用”的小尝试,降低她的抵触,也让她更有掌控感。

可是我认为那是孩子自己的书为什么不勇敢的问他要回来呢?

特别理解你的想法,自己的东西理直气壮要回来,是很直接的解决方式。但对孩子来说,“怕听闲话”可能比“要回书”更让她在意——她不是不勇敢,而是在主动避开让自己难受的人际压力,这其实是她保护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

咱们可以换个角度,先顺着她的“怕”,再慢慢帮她建立底气:

1. 先认可她的顾虑,而不是否定“不勇敢”

可以说“妈妈/爸爸懂了,你是怕要书的时候,同桌又说闲话让你不舒服,所以才宁愿不要,其实你是在让自己少烦心,这不是不勇敢,是你在想办法让自己上课更安心”——先消除她“自己不够勇敢”的潜在顾虑。

2. 再悄悄给她“要书的底气”,但不强迫

接着说“不过如果哪天你想把书要回来,也完全可以。比如你不想多说话,就简单说一句‘我现在要划重点啦,书先给我哦’,说完就专注做自己的事,不用管其他的。要是她还说闲话,你也可以假装没听见,毕竟上课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学习呀”——把“要书”的选项放在她手里,让她知道“想要的时候,自己有办法,也不用怕”。

3. 最终还是尊重她的节奏

最后说“当然啦,现在你觉得‘不问要’最舒服,咱们就先按你的办法来。等你啥时候觉得想试试别的方式,妈妈/爸爸再陪你一起想”——让她知道你的支持是“跟着她的感受走”,而不是按大人的想法来,这样她反而会更愿意慢慢尝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8,620评论 0 5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6,086评论 0 3
  • 似乎最近一直都在路上,每次出来走的时候感受都会很不一样。 1、感恩一直遇到好心人,很幸运。在路上总是...
    时间里的花Lily阅读 5,268评论 0 2
  • 1、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冒号后面是要写上一定的内容的(新手容易遗忘这一点); 缩...
    庵下桃花仙阅读 3,624评论 0 1
  • 一、工具箱(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M】移动工具 【V...
    墨雅丫阅读 3,58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