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唐诗研究课上,老师讲了一句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话:现在是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把文学当成了一种工具。
真的是这样吗?
认真想想,好像的确如此。
从小学初中直到高中,我一直以为语文就是文学,但当我上了大学以后才发现,不是这样的。
语文不是文学,只是大多数时候下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把语文当作文学。
语文是应试教育中的一种手段和目的,为的就是让我们在真正认识文学之前接受文学的基础熏陶,在一种不那么陌生的环境下去重新认识文学的一切。
坦白说,哪怕我现在已经读了两年的中文系,我也没有可以很理智地思考出文学究竟是什么,它该以什么样的模样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它。
但我想,文学至少不会是一本三年级语文上册或是一套高中语文教程就可以被轻易定义的。
很多人都会说,读汉语言文学的出来都是当语文老师吧。
然后我们就突然发现,当一个人长大了,语文可以从被强制的升学手段变成了求职的敲门砖。
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也那么滑稽可笑。
不能否认,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有语文的教育手段,而这门课程也确确实实地教会了我们许多在进入文学殿堂之前该懂得的知识,我们应该感激它。
同时我们也得明白,语文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一种学习的工具,它与文学本身有着根本性的不同,文学不是工具。
我个人认为,文学与语文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语文书里的答案是教育专家学者为分数量身定做的,与我们隔着一个“没有思考”的距离。
但文学里一切答案,都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你感受到思考到是什么样的那答案就是什么样的,这一切选择权在我们手里,而不是练习册后面的那个“满分而完美”的标准答案。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信这句话我们很多人都听过,但有多少人去真真正正地读过《哈姆雷特》,然后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
我很惭愧的是,作为一个读文学的人,我也是在前几天才把拿起这本书完整地看完。
人的惰性总是可以驱使我们为那些复杂又艰难的事儿找出各种各样漂亮的理由。
我也一样。
看完《哈姆雷特》后,我一直迟迟没有开始写读书笔记,我在犹豫,我不知道我心中的哈姆雷特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他的所有轮廓和特征都很模糊,让我捉摸不透。
可能在我第二次或是第三次阅读之后,我会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有些思考和想法,需要时间的沉淀。
对待文学,我觉得是应该需要虔诚的。
那些古老而幽深的文字穿过无数的星辰日夜来到现在的我们的面前,不管是讽刺的,富含哲理的,还是平淡深远的,久远的岁月赋予了这些文字独特的魅力与意义,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
我们喜欢阅读,喜欢写自己的心情,或许更多的是因为在现实中找不到的东西,在文学的一方世界里,它可以给你你想要的答案,当然这应该也是最适合你的答案。
感激文学,让一切相遇变得美好,让我们人生的所有意义都有迹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