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不同产品阶段适当“认怂”

纵观互联网产品以往发展,可以分为5个发展阶段。

1核心功能阶段

2用户基数压力阶段

3商业变现阶段

4功能链生阶段

5文化认同阶段

这里有一个比较有趣的东西就是和“认怂”这个话题有关系。

当产品在构建核心功能阶段,往往需要尽快落地,收集反馈,再进行方向微调。这个阶段来说开发比较重要,所以用户体验得让步给开发,平时多考虑开发,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加快进度,需要落地。

而当产品突破了核心功能构建阶段,就会进入用户数量增加的阶段,用户基数压力阶段。这个时候需要满足各种需求的目标用户,就得讨好用户,给用户一个好的体验了,这个时候,开发就得让步给用户体验了。

最后一个,就是当产品已经走到了商业变现阶段,或者功能链生,文化认同阶段。这个时候开发和用户体验都要让步给领导层的战略布局了。

这5个阶段当然也不是适用于所有产品,在c端产品比较多。b端或者一些c端产品得综合考虑产品特性,市场,定位,运营各种因素。

其实市场上还有很多c端产品不按这个发展,它们会直接跳去做功能链生。把数据做得看起来很漂亮,为了拉融资。不过现在风投也已经很理智了,不像以前只看用户增长,还得看团队背景,团队实力,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变现模式。

所以,为了产品的最大集体利益,可以适当平衡“认怂”一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