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文章最后附思维导图)
生命之幻妙在于其未可知性。
此书尤其对于价值观的树立更胜于投资观的叙述,诚然两者之间并无不同。就投资而言:首先:格局很重要,中西方文化差距其大。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西方人以西方眼光看中国,大多数中国人以中国眼光看待其他国家。这种差异导致了很多迷茫和误解。我们应该换位思考,从不同的方面观察这个世界,观察这个地球村,才能客观的评价全球经济,从而寻找好的赛道,开最快的车。其次:能力圈很重要,而定义自己的能力圈边界更为重要,而赛道就是要从自己的能力圈里面选择,不然何以寻找最快的赛道?开最快的车?投资就是要有与天下人为敌的勇气,不然何以有超额收益。最后:活的久,才能让复利变得更为强大。
芒格有句很经典的话“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上篇:文明丶现代化与中国
一:从农业文明到现代化
1840年的鸦片战争,让绝大多数中国人开始在落后就要挨打的痛苦中思考三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如此悬殊?中国如何能够赶上西方?赶上以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的,是否还能重现往日的辉煌?直至今日,这三个问题依然萦绕在国人心头。不断的引发各界精英的探讨。
人类进化具有双重性——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达尔文的进化论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历程。但人类进化和生物进化还有不同之处,是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的双重结果。文化进化,是人类通过文字丶信仰丶艺术等形式丶通过一代代人学习和知识的累积进行的,其继承和发展的速度远远快于生物遗传,因此拉开了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距离,而人和动物之间的距离就是本书中定义的文明。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作者把人类文明分为三个阶段,1.0采集狩猎文明、2.0农业畜牧业文明、3.0科技文明。
作者认为农业文明中心最早出现在所谓幸运维度带上,西方在西南亚的侧翼丘陵地带,中国在2000年之后出现在黄河长江流域,而美洲和澳大利亚因为地理隔绝基本上没有农业,东西两大文明中心从农业文明的诞生开始就逐步形成了。而东西方的农业文明经过三次冲顶的尝试,到公元1776年,亚当斯密在英国出版《国富论》、美国的国父们发表《独立宣言》以及瓦特制造第一台蒸汽机这三件事,标志了人类文明跃升到3.0阶段。
那么为什么作者在这里称3.0为科技文明而不是工业文明?因为在上述的三件大事发生以后,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一发而不可收拾,从英国开始向全球蔓延。而这三件大事分别代表了自由市场经济、宪法民主制下的有限政府以及现代科技技术。纵观从工业革命开始持续至今全球最成功的、最发达的国家都具备这三个关键要素。
作者把现代化科技和自由市场的结合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制度创新。人类就本性而言情感上追求结果平等,理性上追求机会平等;对结果平等的追求使得人类文明的任何进步都会最终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建立了提供机会平等制度的社会都会繁荣进步、长治久安。也因此市场经济给每个人提供了真正的平等机会,让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才华,获得自己应得的经济果实。在这样的体制下,现代科技和自由市场经济的结果使得科技技术能迅速的转化为新的生产力。所以在作者看来,现代科技与自由市场经济无缝结合才是3.0文明最核心、最本质、最成功的的社会形态。
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进化、自我进步、自我完善的机制,现代化科技的介入使得这一过程异常迅猛。而全球化也正是3.0文明铁律的必然结果。也因此:对目前中国而言,全球化趋势已势不可挡,切不可闭关锁国。
二:美国秩序下的中美关系
上篇最后作者从文明的角度看当今中美关系和科技文明时代的东西方关系。中国在国际市场中,是一个特例,它和美国实行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但又几乎完全融入了美国秩序下的全球市场。
面对中美关系中,一味地抵触,一味的专治都是不理性的,应该客观的看到美国在经济上的硬实力之一就是建立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结算体系,因此美国在理论上可以监控全球的每一笔跨境交易,无论是贸易、服务还是投资,科技和金融就是美国的矛,美元就是美国的盾,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就目前短期来看今天的全球市场仍然是美国秩序下的全球市场。客观来看美国给与的市场准入权其实决定了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繁荣或贫穷的程度。(这里还是有失偏颇。中国若要继续强大,必然会有修昔底德陷阱,对当下我国而言,就是大力发展高科技,高端制造,喝酒吃药盖房子已然成为过去式。把握住这次疫情的大机会,才能打好翻身仗,防止被遏住喉痛。)
中美贸易战,是大国崛起的必然之路,随着国力的日渐增强,中国与美国的不兼容的方面越来越突出,在国际关系上开始对美国的竞争主导地位产生一定的冲击,在美国之外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国际经济组织。美国以25%的GDP份额承担了维护国际市场的主要军事成本。而中国GDP占到全球的15%,在美国看来,却几乎不承担维护国际市场的成本,甚至因为中国在国际事物中和美国的一些摩擦,还增加了美国维护秩序的成本。
面对此等形式,中国可以选择的空间有多大?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在作者来看,进入3.0文明仍然是中国的主要目标,实际上选择的空间并不大。 首先:中国一定要跟紧全球趋势,切忌主动或者被动的闭关锁国,要拥抱全球化。其次:在经济政策上避免走向民粹主义,应该对外资包容和融合。最后: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解决国内经济中产阶级陷阱和分担更多维护国际成本,最终实现全面的现代化。
下篇:价值投资与理性思考
一:价值投资
在价值投资中:作者将自己对人类文明进程和现代化的独特解释和理论与中国文化、历史特点相结合,应用于价值投资的实践。
价值投资是格雷厄姆90年前形成的一套体系,理念有4个。第一,股票不仅仅是可以买卖的证券,实际上更是公司所有权的证书,所以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生意。第二,理解市场,股票是可以交换的证券,可以随时买卖。而在价值投资看来,市场的存在只是为你服务,给你提供机会,然后购买所有权。所以市场只能给价格,而不能给价值。第三,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进行预测,但预测都有概率,所以要留有安全边际。第四,建立自己的能力圈。而能力圈就是认知的边界,知道自己知道什么,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知道自己不需要知道什么,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也因此,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以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来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这个社会最大的公平就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社会有100种方法收割你,直到让你的认知和财富相匹配为止。
市场对人性的挑战极其残酷,大多数投资者只学习到了术的层面,而达到道的层面却凤毛麟角。也因此,投资是门科学,更是门艺术。而无论做何种投资,资金来源还是在于客户,客户的深层次需求和表面需求不一致,深层次需求就是赚钱,而表面需求是追涨杀跌。
二:理性思考
在阅读、思考与感悟中,其谈到人性及金融危机、金融监管、能力圈及对知识的诚实,以及分享他对芒格思想的理解,对未来科技、时代和人生的感悟。
做一件事,坚持一段时间不难,坚持20多年始终如一对常人来讲几乎不可能。而作者把价值投资和他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和理想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成功的人都是乐观派,都会觉得明天会更好,在乐观的基础上,去发现价值,发现成长的机会。而我本人也是从2018年经历过来的,2018年有人说贸易战是新冷战的开始,中国要完了, 没有高科技,没有高端制造业,而悲观的人那时候就离开了市场,但是若站在当前来看,19年20年也能赚的盆满钵满。那么现在2021年3月又有这种声音了,对此亦然:悲观者恒悲观,乐观者恒乐观。
究其原因,这本来就是不可改变的人生观问题,但悲观的人最好不要投资,因为投资不是一个悲观的活。这个市场是残酷的,与其在投资市场上亏钱,还不如及时消费,吃好喝好心情愉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