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行经典行话




社会有黑话,那是黑道上流通的暗语; 古董行是个古老的行当,也有很多行话,精彩程度不亚于黑话。 这里精选一些古董行里的行话,供看客消遣。(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行话有老有新,有的还有南北地域性,这里一网打尽,不予细分。)




01 器物类


鬼货:专门指盗墓人,挖掘盗窃古墓得来的古文物。


贼货:指从文物部门或私人手中偷来的古董,出价低,买了犯法。


生玩:新出土文物。


水货:从境外走私来的收藏品。


俏货:比较精美、好销售的古董。


匀荒货:指专门走街串巷,下农村,到处收购来的古董。荒货是古董市场的主流,鱼目混珠,真假参半。


:指艺术家或工匠为顺应市场需求而批量生产的作品。


压堂:古董商店里的镇店之宝。


爬山头:把损坏的古玩修补好。


虫儿:指压箱底、让观者眼前一亮的东西,甚至整间店的古董加起来也抵不过这一件,通俗地说,就是镇店之宝;虫儿不但可以指物,也可以指人,即常年混迹于古玩行,对古玩行十分熟悉,能钻各种空子的人。



旧仿:明清时期的仿品。


新仿:新近制作的仿品。


高仿:高度仿真的仿品。


低仿:粗劣不堪的仿品,也叫“判眼”。


看新:倾向于一件藏品为新仿。


到代:指藏品达到一定的年代,也称“够年份”。


做旧:原来指修复中的一种工艺手法,后来也代指新货作伪。含贬义。


后加彩:指在严重褪色的漆面上重新描金绘彩。瓷器上也用,常以作伪手段出现,比如在便宜的明清素瓷上加上珐琅彩、素三彩、斗彩、粉彩等,使其升值并达到谋利目的。


路份:指一件器物的出身,也有标明器物身价的意思。路份高指这件东西不是寻常百姓家的,要么出自贵胄商贾,要么出自宫廷王府。


:指在制作一件器物时偷工减料。


动过手:货是老的,但修补过,称动过手。褒义还是贬义视具体语境而定。


开门:指一件古董是典型的、毋庸置疑的真品。


一眼货:和“开门”的意思相近,指一件东西看一眼就知道是真的,不用再多看。


品相:指一件古董的保存状态,品相不好的话,会影响交易价格。


皮壳:指随着时间推移,竹木牙角等器物经由人为触摸使用而在表面形成的一层保护膜。皮壳是品鉴老器物的一个重要审美指标,其状态对断代也有一定帮助。


包浆:和“皮壳”同义,只不过是北方叫法。


回流:之前流失海外的文物,现在又回到国内,称为“回流”。


叉帮车:指用几件老家具拼凑成一件完整的家具,偏中性,但如果在交易时没有说明,当做老家具出售,则含贬义。


工手:指匠师制作一件器物时呈现出来的手上功夫。一般用在工艺性强的器物上,比如家具、紫砂、牙雕摆件等,不能用在字画上。


贼光、妖气、邪气、火气:指新仿旧的物件表面明显呈现出做旧的痕迹和状态,看着就不舒服。



02 交易类


活拿、戴帽儿:一名古董商从另一古董商手里拿走一件商品,当时不付款,叫“活拿”。活拿有规矩,只能在保底价上多卖钱,不能少卖,原货主一般也不再给活拿的人跑腿费,但活拿的人可以加价卖出,这种行为称之为“戴帽儿”,多卖的钱归活拿的人,原货主不过问。


打闷包:古玩行业中,称不准开封检验的买卖为“打闷包”,有时也指没有看到东西而交易的行为。据说此语原流行于上海地区的民间,源于打花会赌博的“打闷包”。此语现在沪上其他行当也有使用。


搬砖头:古玩交易用语。指不花本钱搬弄他人的古玩器物,一买一卖间赚取差价。是做生意的一种经营手段。这种人常常依仗自己信息灵通,渠道广泛,可以不花本钱、无投资而从交易中获利。这种人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耍得了手腕,吃得开。用“砖头”来形容古玩器物,无非是想隐蔽一点。


捡漏儿:买家以较低的价格将一件古董买到手。捡漏儿需要买家有眼光,而卖家不知情。买到手的这件古董也就是“漏儿”,漏儿有大有小,但可遇而不可求。


走宝:商家卖亏了,把高价的东西以低价卖出。对买家来说就是“捡漏儿”了。



拉纤儿:在买卖双方之间进行联络、说合的人,称为“拉纤儿”的。成交后中间人会收取佣金,一般是买方出3%,卖方出2%,俗称“成三破二”。


抄后路:买主和卖主达成一致,甩掉中间人自行达成交易,以省去中介费和戴帽儿,但这种行为有悖古董行儿的规矩,暴露后要受排挤。


砸浆:古玩铺的徒弟、伙计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或价钱过高,掌柜请公会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称之为“砸浆”。


埋地雷:不懂行儿的人自己跑到农村去农民手中买货,以为这样就能买到真货,作伪商人利用这点与农民搭伙“埋地雷”,把伪货卖给这些人。


吃药:也叫“交学费”,指买到假货或高价买了次品。这个词有自嘲之意,也有劝慰自己的意思:权当交学费了。
新加坡:对有些地摊货,谐音“新假破”。


打眼、走眼:指判断有误,买到假货。打眼或走眼是古董行常有的事,再大的藏家也有打眼或走眼的时候。


有一眼:就是这件东西不错,艺术价值较高,说“这件XXX有一眼”。


一眼高一眼低:由于个人的见识、审美、喜好不同,对同一件东西可能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断,无法达成共识,这种情况称“一眼高、一眼低”。


看不好:卖家骗人,夸自己的东西如何如何好,而买家看出确实是新货、假货,但是又要顾及店家的颜面,就只能说:“看不好”,其实说成白话,言下之意就是“看!不好!”


埋地雷: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不知道这些货是作伪的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埋地雷”的。


抄后路:生意本来是有人从中介绍的,但买主和卖主都抛开中间人,自行与对方直接交易(以便事后不提中介费),也防止“戴帽”。这是丧失职业道德的行为。


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但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货”,然后转手卖出。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坐商:有店面的古董商,称为坐商,也是与终端买家对接的人。


行商:没有店面的商人称为行商,行商给坐商供货。


本庄:做国内人生意。


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喝街:也是行商的一种,指走街串巷吆喝卖货的,流行于上世纪北方地区。


伙货:两人或两人以上搭伙买卖古玩,买时一般大家都过目,不看货的声明一下“伙货”也可,售价商定后,由一家出售,但必须将实售价格公开,平均分配利润。


搂货:古董商可以相互将对方的货拿走代为销售,即为“搂货”。无论古玩价值高低,凡同行认识的人拿走,不用写收条,立一字据即可,不会发生不讲信用的事情,是古董行儿里的一个传统规矩。


窜货:商铺之间的交易行为称为窜货。


封货:对价值较高的古玩采用“封货”方法,即密封投标,当众拆封,出价高者中标。若遇标价相同,则采用抽签方式决定归属。


掏货:窜货场内,货品不经摆出,背后私自议价买卖,即为“掏货”。窜货场内不准掏货,违者轻则罚款,重则不准再次入场窜货。


一枪打:将这批货物好的带坏的一起卖称作“一脚踢”。


吃仙丹:买了便宜又喜欢的藏品叫“吃仙丹”。


拦一道:自己看好的东西被别人抬高价钱抢先买走,会说自己被“拦一道”。


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会说“看不好”。


:简体“万”字加一点为“方”,指人民币万元。


:万的代称。一块,就指一万。


拿分:指商家收购的能获得较高利润的货品。也指“快货儿”。


:指亏本,反映出古董经营有很强的赌博色彩。一件古董到手后卖不出去,或者亏本卖,都叫“输”。古董商都怕“输”,卖砸了自己窝心,还丢人现眼。


过手:某件东西曾经经过某个古董商之手,称为“过手”。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怀希冀于美,故品有所成。


冀藏文化网拍平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