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读到一篇影评,说《冈仁波齐》揭示了“生无高潮,死无意义”的人生本质,今天专门跑去影院看过电影之后,感觉这个评说不对。
确实,如果想看热闹寻刺激,肯定会大失所望,这部影片整个就是一个平淡无奇,故事也好,人物也好,都平淡,甚至极淡,都无奇,甚至极乏,从头看到尾,既没被特别高潮过,也没被特别意义过,倒是经常感觉到在被刻意平淡着,甚至还刻意乏味来着。
比如生与死,人生这等大事,往往是文艺作品用来营造高潮阐发意义的重要关节。而到了这部影片里,生与死没被特别关节不说,我感觉倒是都被刻意寡淡了。生小孩子时,影片铺陈开夜里发作,仓促上车,医院路上哼哼唧唧,医院里助产的操作和吆喝等这样一堆子乏味;杨培叔死,影片顶多先让他咳几声,做个简单的情节提示,然后便让他一觉平静而去,死得悄无声息,而发现死者,一众人也是大多静默,或者有戚容,却少了泪水,也没有特别难过,更没有大放悲声……
这便是“生无高潮,死无意义”了?
依我看,这样理解影片,肤浅了。
试问一句,所谓人生,什么是高潮?什么是意义?
再问一句,你的高潮,你的意义,就是别人的高潮?别人的意义?
问答过后,再来体味这部影片里这些一路跪拜圣山而去者,就应该知道,用自己的标准去品鉴他们的人生,风马牛矣!
他们的人生有目标,最大心愿,是生能拜达圣山冈仁波齐。这一点,影片通过多个人物之间的多次对话,有充分交代或强调。可以很清楚,圣山虽然很远,却一直在他们每个人念中,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在每个人的景仰中。这样有目标的人生,怎么可以断言没有意义?何况,他们的圣山,寄托着他们对善,对美好的向往,怎么不该是人生的目标?当看到奔圣山去的屠夫,为避免伤到一条小虫,而小心地停下跪拜的脚步,他们的圣山路,虽然平淡甚至单调,没有豪言壮举,不仍就实实在在地庄严崇高了吗?以为这一路甚至这一生他们单调乏味了,委实是不理解他们。
岂不知,他们充实着呢,丰富着呢。
他们很充实。每个人,都严格地信守着步伐跪拜前行,中间因故比如拖车有步数的缺失,他们一定要折返回去原地再拜过来,一点不肯马虎。看着很单调的重复跪拜动作,在他们那里,恰恰是精神必须的充实或满足。一起跪涉过河时,大家都笑逐颜开,从中正可看出,他们的每一步路都没有虚空精神,精神深处,是一种有厚实的底蕴。
他们很丰富。在共同的圣山的大目标之下,又各有各的不同个性祈愿。屠夫因为杀生太多,心有罪孽感,祈望消解;也有人不光为自己,还要为别的人祈福或消解;还有人就是为了向往而往,包括那个孩子……他们是在认认真真的生活,不愿意生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他们也认认真真地相信,自己的圣山之旅一定会填补自己或他人缺失的那些生活暖色。看起来似乎乏味的旅程,在那日日不息的诵经声中,对他们来说,不知道是一次多么丰富的人生精彩。
有了对他们的理解,再回味影片中生与死的情节,就应明白,里面有一种生死本来自然的达观和超脱,这样的境界绝不寻常。进而,也应明白,这部影片确实有平淡的刻意,但这种刻意,绝不是要消沉人生,却恰恰是要出落人生,因为,正是那些平平淡淡中的信仰坚守,才最好地阐释了人生的真谛。
回到前面的问题:
他们生无高潮?实现目标,终极满足,不就是生之高潮吗?
他们死无意义?向善而生,死而无憾,怎么会没有意义?
他们有自己的冈仁波齐,自己着自己的高潮,自己着自己的意义,生依圣山,死有慰藉,这样的人生有什么不好?
那么,你有自己的冈仁波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