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生病,是家长养育方式出了问题

有的小孩吃药打针多,有的小孩几乎不怎么生病。以前以为纯粹是天生的,就这种身体素质。

其实不然!

我的女儿,在十多个月时生病,之后抵抗力下降,总是咳嗽,吃了药之后,听着咳嗽减轻了,但是随即新的一轮咳嗽又来了。继续吃止咳药,眼看就要好了,一天中只咳嗽两三声。但是别高兴地太早,马上来下一场。

三、四岁,她的肺都很敏感,天气稍变化,她就有症状了。平时还好,到冬天变得严重,咳嗽绵延不绝,带她去看过很多医生,用过雾化,打过不少消炎药,口服过各种止咳药,都不曾完全治好。四岁和五岁间,我尝试着用了不少其他方法,才算好利索了。

听到她咳嗽,我心里就发紧,有时气得恨不能踢她一脚:怎么又咳嗽了!

那时,只怪孩子身体不好。

事实上,一切与家长有关。

“健康是教育的果。”

“孩子的病,家长绝对难辞其咎。”

《病是教养出来的》提醒我,孩子本来是非常健康的,是在这个家庭环境中,才会生病的。

反思原因,是我太过焦虑,作为妈妈总想给孩子更好的,但是却总是对自己的行为不够满意。还担心孩子会出现这种那种的问题,各种不放心。

焦虑不安的心态,时常自责导致的痛苦,小孩子是可以察觉到的。

很多注意力都放在女儿身体不好上,越是关注这一点,孩子就越是无意识地讨好大人的关注点,于是,咳嗽止不住。

家长关注孩子恢复的迹象不是更好吗?

那时候,处理不好家庭矛盾,导致情绪低落。那时候下班回家的心情,简直不想形容,说出来自己都觉得可怖,跟下地狱差不多。

太多释放不掉的郁闷,在言谈举止间,都传递给了孩子。孩子感受到这份压力,就在身体上呈现出来。

家长保持愉悦的心情很重要。

幸好,发现是自己的问题后,我尽力做到:接纳自己不是满分妈妈,告诉自己:你一直在努力成为好妈妈;并且相信孩子的身体会越来越好,与人交往等方面也可以放心;调整自己的情绪,对大人之间的问题积极面对,让自己能以最佳状态陪伴孩子。

家长的状态改变了,孩子的抵抗力逐步增强,五岁之后完全恢复。

堂兄的大侄女经常生病,发烧、咳嗽、呕吐、头疼……做过ct、磁共振、各种验血。

她也就六七岁,一副大人的模样,指着手背上的一排排的针眼,叹气:我为啥身体这么差?

当然,这是她家大人对她说的话,被她复制下来。

小侄女在三岁后,几乎是姐姐的翻版,脸色发黄,眼袋明显,时常发烧,需要打吊针。

为什么会这样呢?

大侄女小时候由爷爷看护,爷爷不大说话也不笑,很严肃,时常呵斥她。八个多月时,她兴奋地在床上爬来爬去,眼看到床边了,在桌子旁喝茶的爷爷一把扯回她,生气责骂:“没轻没重!不知道个深浅,到处爬。”

然后把她拦在怀里,不让她动弹。这么压抑的环境下不生病才怪呢。

她妹妹小时候身体挺好的。上幼儿园后,不太适应,生了几回病,妈妈特别担忧她会和姐姐一样。

果不其然,这孩子连续五六年,经常发烧,必须打针吃药。

家长的担心是给孩子的咒语。

若是孩子经常生病,家长就要反思下养育方式,检视自己的情绪是否平和。


无戒365日更训练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