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关于读文案、创意的书,一些随笔

最近读一些关于文案、创意的书,有了点思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索性记下来,跟大家共享。书名我就不写了,网上一搜文案、创意等关键词,经典的书都会出现,这篇只记录下读书时的感悟或脑袋中灵光一闪的想法。

关于如何了解一个人?

子非语,焉知鱼之乐?

你要想知道鱼在想什么,你就跳进水里成为一条鱼;

你要想知道树在想什么,你就要扎根土地成为一棵树;

你想要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你就成为这个人,站在他的角度去看世界,去思考问题。

谈到通过观察、通过调查、或是通过聊天去了解别人,当然这样做并没有错,但很可能只是窥豹一斑。(好比通过“朋友圈”去认识一个人一样)

所以要想更彻底的了解一个人,你就需要复制他的一切,然后像他一样生活一段时间,这样你记录下你的真实心理,那么你就了解他了。

当然,成为这个人,并非真正的去像他一样行动,而是一切都在你的大脑中进行,去复制他的思维和情感。

比如你的目标是一个恋爱期的少女,那么哪怕你是一个40岁大叔,你也需要找到少女恋爱的那种感觉,像她那样去猜恋人的心思,去悸动,去伤感……

如果你的目标是你的老板,那么哪怕你是一个刚毕业的小白,你也需要让自己站在老板的位置去考虑公司的生意,去思考老婆孩子的问题……

听起来似乎很难,但其实不断练习,不断积累,是很容易做到的。就像神游一样,每次你都能游得更远一点,了解到更多更细微的东西。渐渐的你就能真正了解别人想问题做事情的动机。

关于消费者洞察

洞察并非观察,也并不是说只要观察到表象意外的信息就是洞察了。比如你通过观察某人的小动作发现他在说谎,这并不是洞察,洞察是找到别人思考问题的根源,只要找到根源,你就可以预测到他的各种行为,并能更深层次的跟他沟通。

洞察是个好工具,并不只在广告上面。比如撩汉子,比如跟同事相处,比如要老板器重你,比如陌生人对你有好感等等等等,只要是跟人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如何积累创意?

想创意不是做数学题,

有时候过于专注反而只能想出意料之中的平庸创意。

而我们那些奇妙的想法,

多半都是在不专注的时候产生的。

(广告大师们也都建议再消化好资料后去看电影、泡澡、散步、聊天、做爱、做饭……然后创意叮的一声就造访了)

所以要想创意闯进脑袋,有时候需要专注。

举个例子,牛顿和他的定律的故事。

如果牛顿没有专注的去研究力学的原理他可能不会发现牛顿定律,

如果牛顿没有不专注的靠在苹果树下发呆他也不会发现牛顿定律。

所以想创意也一样,要学会在专注和不专注之间转化。

专注好像都知道怎么去做(虽然很多人做不好)

但是如何不专注的专注呢?

这就需要你提前专注的把基础都装入你的潜意识,

然后让你的整个身心(注意:不是大脑)带着问题,

去做一些毫无关系放松的不专注于问题的事。

那么就很容易出好的idea了。

这个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某一件事上就做的很好。

就是聊天。

如果聊天的时候如果我们很专注的去思考每一句该说什么,

我猜聊天的对方一定会觉得很无聊很枯燥。

但其实你不专注的专注聊天时,

也许是边欣赏风景边聊,也许是边享受美食边聊,也许是边看片边聊,

总能聊的很自在精彩,话题也会不断的变化出各种有趣的方向。

这就是专注的不专注力量,

或是不专注的专注力量。

如何提高文字功底?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一千年前,陆游就懂得这个道理了。然后我最近又反复的听林夕、黄伟文的歌,跪服到不信!

谈广告创意和文案,先从最基础的文字写作说起。记得从前小时候,总以为记得越多漂亮的句子,越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越长大越发现:1.别人的句子始终不是自己。2.自己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

后来我开始学习别人写那些句子的技巧,然后模仿他们的语调去遣词造句。之前特别喜欢新概念的一个作家叫做七堇年,后来发现即使能写出一些自认为还可以的句子,然而结果是还是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距陆游300年后的一位欧洲艺术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塑像本来就在石头里,我只是把不要的部分去掉。”

大师们都说不管文字也好、艺术品也好,他们本身就存在于自然中,而我们只是一个捕手,看来也许真的是这样。

后来不断的跟文字打交道我也发现,那些写的好的句子或文章都是灵光乍现的,像是一个自然存在的语句通过我的手而显出真身。(好像很多作家也都这么说)

确实很玄。

前辈们的忠告是做回孩子保持童心,这样能让自己的大脑随时调频。但时间不能逆转,怎么才能像一个孩子一样去看世界去思考去创造呢?

既然孩子时候我们拥有那样的能力,所以一定不是我们需要再去学习什么或是得到什么,而是需要去舍弃一些什么,找回一些什么。

到底是舍弃什么找回什么呢?

舍弃偏执,找回好奇

舍弃欲望,找回喜悦

舍弃自私,找回爱心

舍弃固执,找回倾听

舍弃功利,找回乐趣

舍弃自卑,找回自知

舍弃斗争,找回友谊

舍弃怀疑,找回相信

舍弃懒惰,找回活力

……

我之前有个非常错误的认知,是每天把自己排的满荡荡的,不让就觉得自己是在浪费时间,但其中这不是个好方法。不要再试图塞满你的大脑,保持空性,保持弹性,让它能够捕捉大脑之外的灵感,而不是调遣内部的信息而已。

仅仅是读书时候一些零碎,很多话也不是我说的,书上看来的。近来打算以书为眼,重新和自己的世界say hi!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