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最近爆发的斗争,已经持续好些年了。
之前的华为事件、孟晚舟事件证明,中美博弈不仅仅是中美的问题,而是中华民族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五眼联盟)的斗争。
我们要对盎格鲁撒克逊这个国家集团打起十二分的小心。首先就是要搞清楚,他们搞垮对手的一般性套路!
----------
自从英国称霸全球以来,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称霸地球400多年了。
漫长历史经验教训,使得其各种对敌的手段都非常成熟老道。
前2次世界大战,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所在联盟都获得了胜利,如果我们仅仅是简单看打斗的过程和结果,那就是错过了几场斗争最精彩的部分。战争爆发前施展的一系列战略手段,那才是盎格鲁撒克逊国家联盟联手对敌致胜的要点所在 这里,我就略略总结对方几点行为特点:
1,针对目标对手,挑拨离间,促使目标国与周边矛盾激化,
盎格鲁霸权国家极少一上来就赤膊对敌的,海洋国家称霸是控制并打垮企图称霸的陆权国家,而不是取代他们,自己成为陆权国家。因此,海权国家本质需要的不是敌国灭亡,而是需要始终有周边国家与陆权敌国斗争。随着目标国与周边国家斗争激化,海洋国家就借机联手非目标陆权国家,自己作为域外决定性干预力量介入其中,通过激化矛盾,牵制和消耗大陆国家的国力,从而遏制其成长空间,断绝目标国家对霸权的威胁
这一点上,无论是一战二战中对德日,还是冷战对苏,以及今天对欧盟、俄罗斯、中国,都有深刻的痕迹在其中。
2、随着目标敌对陆权国家与周边国家斗争激化,如果局势向着有利于目标敌国的方向发展时,适时起头组建针对性联盟组织。
当挑拨离间形成目标国与周边国家的斗争不足以牵制目标国的时候,就必须促进敌对性联盟产生,以此作为局势最终崩坏时的武装对抗集团。联盟另一个目的,就是通过事先组织准备,让联盟的其他各国有信心与目标国爆发大规模冲突,最起码是让盟友作为先锋,先站出来消耗目标敌国国力。在海洋国家看来,既然遏制不住大陆对手,矛盾激化不可逆转,索性让敌人和自己小弟先行打的你死我活,让彼此消耗,最后盎格鲁国家集团才发出决定性一击,最终赢得胜利,彻底打垮目标陆权国家,自己作为最后大功臣来享受最大块的战胜国利益。
比如一次大战,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爆发,直到17年4月美国才宣布参战。二战时1939年9月1日德国利用闪电战入侵波兰战争爆发,直到41年,美国才借珍珠港事件宣布对轴心国宣战。
我们看到两次大战,美国几乎都在2年多后才加入战团,战争前联盟建立的目的,就是利用联盟其他国家,作为战争前期消耗敌对国家的‘炮灰’。
3,明确敌人,加入敌对联盟,脚踩两条船。伟大的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这个行为的经典案例就是那个二战被所有人批判的英国对德绥靖政策。虽然表面上,绥靖政策被后世无数人无数次批判。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海洋霸权立场上看,绥靖政策为代表的战略手段,是盎格鲁撒克逊国家联盟持续取胜的关键策略之一。
策略操作的要点,是建立针对目标国的敌对对抗性联盟,自己加入并主导这个联盟,同时在实际的对抗操作中,故意放纵对手,不与对手尖锐对抗,甚至自己公开或者私下跟目标敌对国搞暧昧。
这个问题上不仅英国干过,美国1941年对日本也是,一边批判日本对华侵略一边却又卖给日本战略物资。
究其原因,就是为了实现之前两条内容。第一挑拨目标陆权敌国与其周边矛盾激化;第二要把联盟其他国家,作为战争开始阶段的炮灰顶在前面。
形成了敌对性联盟,联盟成员就不得不成为目标国的敌对对手,而敌对性联盟的压力也反过来促使目标敌国对这个联盟敌意加深。这就客观加剧该地区的紧张局势。从而实现了矛盾的深度激化。
但是海洋霸权国家加入联盟,作为联盟一员,要避免目标国把最大的敌意加诸到自身。要利用各种措施,降低目标国对自己敌意,起码是麻痹,甚至误导目标国对自己战略决心的判断。避免开战时,自己作为对方优先打击目标。正是因为英国对德的绥靖,才使德国高层对英国的威胁度产生误判,对灭亡英国战略决心不足。这才造就英国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成功,更出现德副元首赫斯驾机飞到英国劝降的啼笑皆非的结果(这显示了绥靖政策对德国战略决策层形成了怎样的误导结果,而使得德国相当程度战略决策层对英美持有极其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对盎格鲁联盟威胁的轻视,更导致希特勒过早的把矛头指向苏联。这一切,不可不说是绥靖政策的大功劳。
而同时的美国,嘴巴向中国钱包向日本,脚踩两条船让中国顶在前面消耗日本,一直打倒了1941年,让中国死心塌地付出了巨大的战略牺牲。自己最后作为救世主,救亚洲与水火…
绥靖政策错误了吗?我看,是大大的成功!
4、战争初期关键战术——战略大撤退
通过前面三条分析,我们就非常清楚,二次大战为什么战争初期美英等都出现了大规模战略撤退局面
欧洲就不说了,亚洲英国一路放弃殖民地,一直跑到印度,美国一开始就大规模放弃亚洲,太平洋上的大量属地。向南一直撤到澳大利亚新西兰一线才开始有效反击,这些行为就是在战术上贯彻前面说到的问题,通过大撤退让自己盟国自动变成前方,让盟国炮灰先行消耗敌国实力,同时靠大规模撤退,让战前的绥靖政策发酵,使敌国对自己的威胁度和战略决心产生误判。从而诱使目标敌国犯下致命错误。
以上4条总结,我们如果对应今天的现实看中国面对的现实,就显得有些意思了。
成文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