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孝敬应该是表里如一的,对父母要由内而外地爱与尊敬。爱是表现在态度上的,我们应做到内心孝顺,态度恭敬,对父母要有耐心。古人有云“发乎内心,见之于辞色”,言辞温婉,面色和顺,父母才能身心愉快。真正孝顺的儿女,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每句话里都有爱意,每个动作都带敬意,让父母在爱的氛围里颐养天年。
中午同事的外婆去世了,外婆走得很安详。没有什么毛病,就是自然衰老,算是寿终正寝。每次一听到这种消息,我的心总是揪紧了般难过。
一是真的害怕面对死亡,不管是自己还是家人朋友同事,我喜欢有希望的事情,而只要活着就有无限的希望,可以去完成任何还想完成的事情。但是老年人总是让人看到绝望,看到他们一天天变老,直至油尽灯枯。而这个意外和明天是真的不知道哪个会先来临。
二是想到我的奶奶,她是我身边唯一的老人,也是我唯一最亲近的人。二十几年来我都是跟奶奶住在一起。我总是很乐观地告诉她,告诉家人,告诉朋友,我的奶奶预计长寿,活个90小意思了,还经常开玩笑跟她说,你要多活点啊,200年阅兵我们可得一起看呢,可别轻易死了,你还没看到你的孙女婿呢!可是我心里恐怕比谁都害怕吧,害怕奶奶突然消失,只要她还在,再居无定所的我也能随时回家。可如果她没了,我就真的赤条条了无牵挂过年都不知道去哪吧~每每想到这,心情总是坠落谷底,无比绝望。可我明白,每过去的一天都会加速这一天的到来。
我经常反思自己,反思人类。为什么我们总是对小孩子有无限的耐心,小时候我们问父母同样一个问题100次,他们就会耐心的教导我们100次直到我们明白为止。可是年迈的父母问我们两次智能手机怎么用,我们就会不耐烦地说,之前不是告诉你了嘛,你怎么还不会,怎么那么笨呢?对待孩子我们总能原谅他的无知,对待老人我们觉得他们不应该连这么简单的事都不知道,殊不知老人越老也越小孩呢?他们需要我们的包容、理解与陪伴,需要我们多那么一点点的耐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总是这样,父母壮年时,一心抚养我们长大,等我们成家,还要帮孩子抚养孩子。一辈子都在为儿女操劳,等到我们稍稍事业有成,他们却已年迈,或许都来不及与我们共享成功的喜悦。我们总感来不及尽孝,怎么父母就老了呢?其实父母从来没有想过从孩子那里享多少福,我们平时多一通电话,多一点耐心听他们的唠叨,让父母少一点担心,回家时言辞温婉,面色和顺,一家人和和睦睦地相处亦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
论语也有讲到,真正的孝顺就是让你的父母只担心你的身体这一件事。其它都可让他们放心。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