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已经长草和即将长草的地方

每个人都会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小时候是写日记(当然很多是纯粹为了完成老师部署的任务),长大点随着慢慢接触网络开始逛论坛发贴子、注册博客发文章、玩校内网发状态,再到现在的微博新鲜事、微信朋友圈、简书、公众号等等,承载个人信息的载体换了又换,有些地方已经长满了草,有些地方正在长草……

我难道会告诉你是为了不让自己的简书地盘继续长草才写这篇的吗:)


最早接触Internet的时候不过就是看看几大门户,当然主要逛的版块是电影、音乐和小说,那个时候应该算是Web1.0,所有接触到的内容基本都是专人编辑之后放在网上的,后来开始逛论坛、贴吧,什么天涯、猫扑、百度等,可惜我是属于那种浅尝辄止的人,偶尔逛逛但很少发帖,印象中只有在百度贴吧发过几个帖子,有时候为了不下沉还会自己去顶贴。后来大学时代有位辅导员还创办了一个学院论坛(名字已经记不得了,多半已经不复存在),自己还担任了其中一个版块的版主,在上面发了几首打油诗,诗的内容肯定是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帖子标题里有四个大字——抛砖引玉,看,当年的我就是这么谦虚!

博客应该是第一个带有强烈个人属性的地盘,所有想记录的文字、想保留的图片都可以放在博文里。我的第一个博客是网易的,最后一个博客也是网易的(至于技术类的博客只有账号没有发过文章,可见我是一个技术比较挫的人),写过几篇文章,上传过几张图片,最终还是被我遗弃了,仍然记得第一个博客的名字也是四个大字——旭日东升(与自己的名字同义),看,当年的我就是这么自恋!

上大学期间,第一次看到校内网是在开水房里,简单的广告贴纸,依稀记得是白底蓝字。后来就开始了天天刷校内的生活,有事没事发个感慨吐个槽,上传各种照片赚眼球,其实最主要的功能是有目的或有兴趣地去获取他人的信息,现在想想然并卵,但它陪伴了那些最青春年少的时光,承载了很多珍贵的记忆。再后来它变成了人人网,随着毕业离开象牙塔也与它渐行渐远,邮箱里时不时还会收到人人发送的邮件,说某某又有了新的故事,然而已经没有任何兴趣去点击。当你离开象牙塔,空闲的时间突然变得很少,todo-list上的待办事项总是无法划尽,所有的时间分配也就变得比较谨慎,甚至那些消遣的活动—电影、读书、看综艺节目,也要经过衡量取舍,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只能把时间交给那些我们认为值得的地方。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以“微”开头的东西受到了人们的追棒,简单、快速、高效,每个人都行色匆匆,连手指也在那方寸之地滑动飞舞。微博,一听便是博客的变种,无非是从正餐变成了快餐,可以简短而频繁地发表个人的“新鲜事”。曾经我使用过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然而现在的微博终究变成了一家的代名词。继而微信横空出世,踏碎了米聊的大好前程(作为小米的前用户,表示惋惜),朋友圈、公众号、服务号等各种大招精彩纷呈,从此一骑绝尘。对于精力有限的大多数上班族,能够耕耘的土地也就仅剩这二微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的确适合这个时代,弹指间几行文字几张照片跃然屏上,静待评论与赞。

总有一些人会静下心来多思考一些事情多书写一点东西,不管工作多忙,他们需要一片清净之地来保存那些文字,即便内容平淡,即便无人浏览。公众号、知乎、简书等等,也就得到了这类人的青睐,无所谓是不是自媒体,有一个平台能够满足个人的表达欲望,足矣!

那些已经长满草的地方,无需留恋;那些正在长草的地方,回头看看;那些还未长草的地方,好好对待吧,毕竟,这些地方从某种角度记录着自己的人生轨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3,916评论 25 709
  • 至高无上的女王大人 如果我有力量 便做守护你的圣光骑士 如果我有才华 就是歌颂你的游吟诗人 如果我一无所有只剩下勇...
    1个moon阅读 313评论 0 0
  • “ 真的可以包饺子了吗?太好了!”咦,那里传来的声音?原来是作文班的同学们,让我们也进来包饺子吧! 进...
    新启航张老师阅读 233评论 0 0
  • 一个清净的晨朝,徐辉暖逸,透过窗子,幽幽淡洒。明爽的台面摆着数盆绿植,静雅清灵,玉露屏翠。有一株纤弱颖颖,格...
    唯一芝现阅读 395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