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家浩的奶奶举着他上三年级孙子的期中考试卷对几个家长说,“我家浩浩特别聪明,就是太粗心了。”,另一个妈妈附和道,“我家闺女也是,错的题都会,就是太粗心!”紧接另一位妈妈和一位爸爸几乎异口同声说,“是啊,娃都聪明,只是粗心了……”
很多时候家长们习惯性地把做错题,考砸了轻描淡写地归因于孩子的粗心。而真正的原因往往就这样被忽略了,最终导致孩子学习成绩持续下降。
我女儿现在初中一年级,在小学六年时间里,我见过无数个家长说过上述的话。
一二三年级女儿语数英三门成绩次次满分,可四年级的时候,女儿放学回家告诉我,她数学考试有一道题做错了,老师说她太粗心。我看过题之后,问了她一个由此题延伸的概念,她回答地比较支吾。于是,我告诉她,你这不是粗心,而是对概念还不熟悉,需要继续加强理解这个概念。
学习哪儿有什么粗心啊?一加一等于几?一加二等于几?“人”字怎么写?“王”字怎么写?再粗心的人也不会错,对吧?为什么,因为简单,熟练啊,因为太小儿科了啊。
所谓的粗心,本质上就是对知识的不熟练或一知半解。
从那以后,再做错题,即便老师、同学都以为她只是粗心,我和女儿也不敢掉以轻心,一定要再回过头去反复巩固相关知识,直到彻彻底底地理解通透了才安心。
02
我曾经在课堂上观察到,老师提问有些主动举手的孩子,他们回答错误,老师刚刚报出正确答案,孩子又会立刻说,“对对,是我刚刚不小心说错了,我就是这么想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孩子对知识掌握得并不牢固,模棱两可,才会让自己误以为是“不小心”说错了。在考场上,知识掌握不牢和不会没有区别。
所谓粗心,就是穿梭于知识锦罗的针还打磨地不够细。粗糙的是曾经走过的那一个过程,而不是当下一瞬间落针的那个点。
03
“为什么这道题做错了?”“我粗心了。”“那下次仔细点。”“知道了。”
这样父母和孩子的对话相信很多人都熟悉吧,孩子很多时候宁愿承认是因自己“粗心”而错,却不愿说是因“自己不会,根本没听懂课”而错。为什么?
假如孩子说他“上课根本就没听懂,此题根本就不会做”,那么瞬间就能看到家长一张万分失望与惊恐的脸——为什么别人会,你不会?你上课时脑子去哪里了?你上课没听懂下课为什么不问老师?你到底上课时在干什么?
等等一连串的问题就会铺天盖地淹没孩子,所以,为了免于受罪,即便孩子知道的确是因为自己根本不会做而错,却也乐得让“粗心”来替罪。
毕竟大部分家长对“粗心”有着超出寻常的包容度。
04
发下作业或试卷,老师让家长分析错题原因时,大部分家长一般会写“由于孩子太粗心。”
这里面一部分家长是真的认为孩子就是粗心,还有另一部分家长其实心知肚明是由于自家孩子根本就不会做。可为什么仍要说是因为孩子粗心呢?
因为,“粗心”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无关痛痒的小毛病,而“不会、没听懂”可就是大问题了。这就关乎孩子们之间智力等级的比较,关乎孩子上课行为表现的优劣,就复杂多了。
家长们其实是在有意无意地避重就轻。
就像一个具有某种重病前兆特征的人,讳疾忌医地不断说服自己:这只是个小问题,不用担心。
可越是这样掩饰和忽略,病情就会逐渐地越发严重。
女儿上小学时有个同学小伟。他在我家里写过作业,我觉得这孩子智商还是挺不错的。
可小伟的成绩却从刚开始一年级的前十名,渐渐滑落到了三年级的中等、四年级的下等,一直到小学毕业时成垫底儿了。
问题出在哪里?
小伟考95分的时候,小伟妈妈说,我家儿子很聪明,不粗心的话能得100分;小伟考70分的时候,他妈妈还是说,男孩子就是太不细心了。小伟考不及格时,妈妈仍然说,这次太粗心,太马虎,考砸了,下次争取细心,考好点。
我曾告诉小伟的妈妈,这些错题应该不只是孩子粗心的问题,而是有一些知识点在课堂上没掌握住,应该是不会做,要抓紧想办法找老师补上。
可小伟妈妈却不以为然,她喜欢说“我家儿子聪明着呢,怎么会上课没听懂?他只是太粗心了,男孩子嘛,长大点就好了。”
所以,小孩子粗心的问题一定要重视,集腋成裘,小问题终会积攒成为大问题。
05
家长用“粗心”来避免被人认为是“你孩子不行”,这其实是行不通的,因为做事“细致”本身就是组成智力的关键要素所在。
一个人的智力包括多个方面,比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是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
而是否细致,会不会经常粗心,则是对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的综合考察。是一个人智力的重要标识。
所以,你还在说“粗心”没关系吗?
粗心实际就是一种智力的欠缺;忽视粗心,就是忽略了对这种欠缺的早期弥补和训练;原谅粗心,则是把孩子硬生生地变为一个在未来不负责任的人。
而当孩子察觉到“粗心”可以避免惩罚,“粗心”可以躲过被说教、被要求的麻烦,甚至当孩子隐隐觉察到做错事只要解释为“粗心”就能为自己开脱罪责时,孩子就很容易渐渐变成一个喜欢逃避责任的人。
自古以来,“粗心大意”害死人。诸葛亮一生唯谨慎,才扶助刘备实现了建国的愿望;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落得个败走麦城、身败名裂的下场。
某会计在付款金额后面多加了一个“0”,导致企业损失千万元,直到闹上法庭时,那位会计还在不负责任地辩解,我只是粗心之失,对方应该归还因我粗心多付的款。而对方却并不会为会计的“粗心”而买账。白纸黑字,岂能轻松收回。
还看过一则新闻,一个妈妈准备给婴儿洗澡,可是婴儿坐在钢盆里才发现水有点凉,于是图方便直接连盆带婴儿一起放在炉子上温水,她本想过个几秒钟,水稍一温就端下来。可这时,屋里电话响了,她急忙跑去接电话,结果电话一打就忘了炉子上的事儿……
等她再想起来的时候,婴儿已经煮熟了!怎一个惨字了得!
这位粗心的妈妈已经犯了过失杀人罪,可她还在嗫嗫地说着:“我只是太粗心了呀!”这样的人一定是从小把“粗心”当借口当习惯了的,以为一切事情都可以以一句“粗心”来免责及重头来过。
父母原谅你的粗心,亲戚原谅你的粗心,但老板不会原谅你,竞争对手不会原谅你,社会不会原谅你,恶果更不会原谅你!
06
如果我们已经了解了“粗心”背后的秘密及危害,那么如何避免呢?
唯有父母和孩子都做到了这两点,才能有效避免。
首先,端正对待学习的态度。
古人常说:七次量衣一次裁。浅水也当深水渡。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对待学习不要一知半解,以为自己足够聪明,可以听一遍课甚至马马虎虎地听课就能取得好成绩了。
记得前段时间记者采访以托福成绩118分,听力、阅读、写作三项满分考上哈佛大学的中国高中生杨枝叶时问她,你学习英语的秘诀是什么?她回答:“我没有什么秘诀啊,就是死记硬背,背单词,背课文,整天都在背。”
包括记者,台下所有观众都面露失望。本来大家还期待着什么绝世秘籍出炉,可没想到还是这老一套啊。
所以啊,有句话说得好: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还根本谈不到拼天赋的程度。
不仅孩子,包括许多家长自身都尚未以这样严谨的学习、做事态度去要求自己,难怪会轻易原谅孩子的“粗心”了,因为自己本就是粗心之人啊。
只要道理一通,具体怎么去做大家都很清楚。总之一句话:力能胜贫,谨能胜祸。细节决定成败。
二、端正对待“粗心”的态度。
我们已经了解了,所谓“粗心”其实就是无知,一句名言说,否认自己的无知,只表现出一次无知;打算粉饰自己的无知,就表现得虚荣又愚昧。
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粗心”就是无知可以理解,但家长明明知道孩子的“粗心”就是无知,却仍然为了一己虚荣试图粉饰,那就很难原谅。这终将会给孩子种下终生缺陷的种子。
而家长的那种易于原谅“粗心之过”,而揪住“无知之过”不放的态度,更是助长了孩子故意把“无知”编成“粗心”的撒谎习惯。
我有个亲戚的孩子总爱写错别字,比如把“的、地、得”总写错,家长也没办法,只怪孩子太粗心。小女孩也很无奈。经过我和她交流,原来是孩子根本就没掌握这三个字的用法。在我给她详细地讲解了用法之后,她再也没有写错过一次了。
所以,对待真正的粗心也好,对待无知造成的“粗心”也罢,我们都要一视同仁,严肃认真地去分析原因,及时补救。这样孩子也会自然而然重视起每一个小细节,从而不因事小而不为,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作者简介:
非凡的希瑞,佛学素食倡导者,博士,英语零基础百天学会法发明人,曾服务于世界500强美资企业多年,现任国内某教育集团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