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闫晓雨
标题没错。
不是“人民教师”,是“人民教狮”:指代那些日常活跃在互联网上,随身携带有一种激昂情绪与荣誉感的布道者,他们拥有狮子的声音和速度,喋喋不休、马不停蹄奔走在不同人不同阶段的生活频道里,时刻憧憬着用语言征服人心。
他们最害怕的就是,猎物的不以为然。而被布道者最害怕的是,他们的自以为是。
当然,“人民教狮”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键盘侠。键盘侠只会盖棺定论批判吃生鸡蛋不好,而不会换位思考,站在你的角度去仔细分析该不该吃生鸡蛋,鸡蛋究竟几分熟比较好,从而延伸至你的口味、习惯、地域宛如一场断断续续下不完的观点梅雨。直到令人忘记“吃不吃生鸡蛋”这件事究竟和ta有啥关系。(这个层面而言,好像键盘侠显得不那么烦人了?)
两者的出发点和兴奋点都不一样,键盘侠喜欢发泄,如同十指用力捏爆塑料袋上泡沫般的酣畅淋漓,只为给自己一个出口,高潮退去,拍拍屁股走人就是。人民教狮则不再满足于单向的观点输出,他们更趋向于寻找在这种特殊关系与情感间搓拧出来的故事——这些故事,终将成为他们眼里鲜美的食物。可以说,键盘侠在意的是尽情,而人民教狮想要的是共情。
从1969年10月29号互联网诞生,到现在已经过了48个生辰,王菲是,窦唯是,《老友记》里非常有男人缘且偏爱男医生的Rachel Greene饰演者詹妮弗•安妮斯顿也是,人民教狮和他们一样,今年都经历着本命年。借着这个命格,来梳理下他们的前世今生也不错。
严格来讲,人民教狮这个群体本源并非诞生于互联网母胎,他们拥有更长远的历史,根植于现实。只是在互联网这个能够释放强能量的空间里,其繁衍速度、席卷势头更为猛烈。在互联网上发表意见这件事本身的成本和风险都较低,至少不会出现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向的场景,最多也就是丢一个意义非凡的表情包过去而已。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狮,并不容易。除了开头提到过的激昂情绪和荣誉感,还需要具备责任心、推理能力,以及一个金刚不坏之身用作熬夜炖鸡汤。如果没有对这个社会强大的责任心,很难坚持在互联网上对那些陌生人进行源源不断的热情输出,“关注他们的生活,及时奉上自己的无私见解,用发自肺腑的咆哮声挽救更多失足青年”想想不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吗?
推理能力同样不可或缺,它能够帮助人民教狮衍化出更多事实的可能性,瞧那些身经百战的人民教狮,哪个不是思维敏捷,哪个不是通过一条微博就能写出剧本的人才。金刚不坏之身就不细说了,没有熬过夜的人民教狮,不足以叱咤互联网。
每天坐地日行八万里,低风险,高乐趣,就算不能收获追随者,还能收获一票恨自己如生命的“死忠黑”,怎么看都不亏。
这个逻辑,好比购物中的一种快乐是穿梭在各式衣架中挑选喜欢的衣服,完事抱着它们跑进试衣间,各种搔首弄姿摆pose,十足过瘾,一毛不拔。
大部分人民教狮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通人。
因为缺乏发声的条件和地位,所以才转战到互联网这个公开的平台释放能量,且试图获得认同感。他们喜欢话语权,喜欢参与到别人的生活中去,更有甚者还能搞出一套毫无逻辑可言的偶像崇拜。
1 8世纪早期的时候,全欧洲的注意力几乎全被一种人的疯狂行为所吸引。他们来自不同地域,从事着各色职业,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圣梅达尔的痉挛者”。这群人日常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朝拜,他们聚集在他们所认为的最敬爱的圣 •帕里斯神父墓前,互相交流着如何进入一种奇妙的癫狂状态,最早那个流传出这样做有利于身体健康痊愈的人,迅速被推崇为“夹带着神的旨意的孩子”,这个人就充当起人民教狮的角色,四处奔走于民众间,扩散着自己的言论。
直到追随他的民众,全部深信那位圣 •帕里斯神父能够治愈所有的疾病。
后人在研究圣梅达尔痉挛者这桩案例中,多半会把其归结于典型的观察力丧失现象。可仔细想来,群体的迷失绝非诞生在自然状态之下,如果不是有那么多乐忠于传播浓烈色彩观点的人民教狮,心理暗示的诱发难成规模。而这部分所谓崛起的人民教狮,在挥发能量之前,基本上都藏身于我们周围,他可能是那个不善言辞只懂得打DOTA的舍友,她可能是那个说话轻柔总被同事称之为“包子”的职场小白,他可能是刚刚下岗的大舅二舅,可能是交不起房租的邻居,也可能是你自己。
互联网给了人伪装的权利,也给了人重组性格的勇气。
很多在现实中得不到交流尊重和认同感的人,在互联网的方程式里,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发声。不再受到阶级壁垒的限制,鲜亮而平庸。
从社会文化的迁徙变化来看,与“人民教狮”泛滥现象相呼应出现的,还有“钙片文化”的侵蚀。一旦人的独立思考意识消失,会自动寻求借助于外力。看几篇所谓的互联网干活运营就可以创造出阿里巴巴?报几天速成吉他班,就恨不得飞到比利时登上tomorrowland的舞台?学了些所谓的“撩男技巧”,就当真以为自己能睡到山下智久。
深入到事物本源,会出现之所以互联网上出现了这么多“人民教狮”,除了内因,还有外因,时代的处方需要这味药引子。有多少急速渴望被填补上情绪缺口的泅渡者,就会有多少站在河边,等待着运用自己的方法论去一边麻醉猎物一边吃掉猎物的人民教狮。
这其实是一种规则与观念间的变相矛盾,社交边界感越模糊,人类对于话语权的把控就越积极。
观点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只是输出的方式、对象、场合,成为争议。互联网上的人民教狮大概分两种,一种是教而自知,一种是教而不自知。前者是具备表演的性质,例如各大社区论坛下苦口婆心恨不得对楼主进行小黑屋教育的人。后者是本色出演,就像那些潜伏在朋友圈里的陌生人或半陌生人,平日零沟通,你一发动态,他就“诈尸”起身对你的生活评头论足,好像你们很熟一样。
这样看,或许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蠢蠢欲动的人民教狮灵魂,只是,在什么时候觉醒、在哪个平台爆发、以什么样的姿势去逮捕猎物,成了关键。
就如,此刻。
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否能感应到隔着屏幕,直视你的那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