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场碰到一位心理老师,她说一直想加入我的动力成长团体,但因为她在深圳周边城市工作,所以不方便过来(我有两个团体都是地面的,一个是周四晚上,另一个是周三上午)。这几年,她参加了几个她所在城市地面还有网络的动力团体,都觉得不太满意,所以很困惑;临告别的时候,她请我写一篇文章,说说如何选择动力团体。
今年是我带动力团体的第11年,但很多做心灵成长的人都不太了解这种咨询模式,所以先简单介绍一下。
什么是动力小组?
动力团体,是以精神分析为导向的团体咨询,在稳定的设置里,为团体成员提供共情和抱持的环境,来呈现潜意识的内容,并使之意识化;同时借助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认识自己的防御,处理内在的冲突,最终促使个体人格的成长。
具体怎么理解?
首先,像个体咨询一样,我们在团体里也是带着各自的议题来的,有的是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等人际困难,有的是抑郁、焦虑等各种症状。在安全和稳定的咨询设置里,通过带领者和组员们的反馈,我们找到原因和方向,这些困难和症状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当然,现在做咨询的,不像一般人想象的是弱势群体,其实很多是社会上比较成功的人,尤其是团体成员中生活、工作能干者居多,可能有喜欢提建议的,如果当事人愿意听,也是资源性的存在,只是那位组员过多的理性又可能导致组员好奇的提问和TA的反思了,这是另外一个议题。团体成员的互动就像涟漪,引发每个人的觉察与思考。
团体还有一个优势,你的问题或症状会得到组员们的共鸣,因而痛苦减半;又或许在听完别人的故事后,你会从自己不幸的过往中感受到要珍惜的部分。在组员真实的反馈中,你知道不管是自己的家庭还是自己,一定不是全优或全糟,都是有好有坏的。比如,因为有“焦虑的妈妈、缺位的爸爸”,你从小缺爱,身后没有坚强的依靠;然后你听到有组员出生时,爸爸就已经去世,“遗腹子”的身份让他一直被嘲笑没有爸爸(非情感缺位,是真正的不在了),妈妈长期重度抑郁,后来得了精神分裂症;你就知道有个“缺位”的爸爸时不时能提供经济支持、有个焦虑的妈妈能够啰嗦你两句是怎样的幸福,毕竟你们还生活在可以沟通的同一个世界里。当然,别人的痛苦不能解决你的问题,最后还是要靠自己的觉察和成长来做到。
另外,团体特有的功能是,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来了解自己的防御机制和人际模式,实现人格成长。团体就像是原生家庭和微型社会的翻版,而且它是无固定主题的互动,所以会最大程度激发我们的潜意识和重复性的人际模式。团体互动的真实性和即时性加强了移情反应,各种体验和感觉被团体容纳,最终得到了修正,个体也可以把这种适应性的新体验用在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最终团体关系和生活中的关系都会从这个过程中受益。个体咨询,你想讲什么是由你自己发起的,自我觉察不够的来访者加上功力不深厚的咨询师,有可能很长时间都在绕圈子;但团体,你的存在本身就会收到组员的反馈,有一些就会引发你对自身的思考。更不用说那些来来回回的现场互动,体现你人格的方方面面,又能及时被反馈,又能从每个组员身上学到很多,个人成长会加速。
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大家都是“用脚投票”,我喜欢你,就走近一些;不喜欢你,就走远一点;但在团体,每个星期都要见面,爱恨情仇都要用嘴巴表达,所以我们能收到很多直接但真诚的反馈:比如——为什么你身边没有朋友?组员会告诉你:因为你眼神傲慢,让TA觉得被贬低,所以就很少跟你连接(也许,你在用高傲掩盖脆弱?)。为什么人们只和你浅浅交往?组员会告诉你:因为你说话很理性,对方无法感受到你的真诚,更没有情感共鸣,所以只能礼貌回应一下(也许,你在用大道理防御自己的共情无能?)。
可能也有人担心,这样直接的表达,会不会引发冲突?在团体中,适当的冲突是自我觉察和成长的好时机,如果能得到恰当的处理,还可以加强团体的凝聚力;如果因为害怕冲突不敢表达,也是自己人际模式的再现,你可以在准备好的时候做一些突破和调整。所以,团体既是旧模式的显影剂,也是新模式的实验所,比如我们学习一个新的沟通方式,可以在团体安全的环境下慢慢调整到恰当状态,做到充分表达自己的同时不会伤到对方。
团体的变动也会引发一些强烈的情感,比如新加入团体的成员,就像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或刚参加工作的职场新人,每个人的呈现方式不一样;有人会很紧张,生怕被忽略、被排斥,一直处于观望的状态;有人一来就展开讲自己的故事,少了适应和融入的过程,接纳不了一些反馈后又缩回去了;也有人自来熟,先声夺人,但引发嫉妒…离开团体的成员,可能会引发我们对生活中和亲人朋友分离的焦虑,当然也是一个处理和修复的好时机…带领者对团体成员的态度,可能也会引发我们对家长和领导的各种感受和体验…
在动力团体中,一切表达都是受欢迎的,所以各种感受有了被修复的可能,所以,团体分析不仅注重解决一个人长期积累的问题,而且能扩展到重新建构人际关系。缓慢开放的团体模式最接近大家现实所处的人类团体,比如家庭、学校和工作单位,它的疗愈效果也最深远;且团体的收费大概是个体咨询的1/3或更少,长期浸泡的环境也让疗愈更加彻底。
最后,列举一下团体治疗大师亚隆所说的团体疗效因子:
1、人际学习:了解别人对我的印象以及学习人际交往。
2、 情绪宣泄:说出困扰的事,而不是压抑下来。
3、自我觉察:了解我对某人的爱憎可能与我过去的心结或体验有关。
4、联结感:归属团体且被团体接纳。
5、存在主义:了解到生命有时候是不公平的。
6、普遍性:了解别人也有和我一样的感受。
7、重塑希望:看到团体成员有类似的问题但得到了改善。
8、利他性:帮助别人让我更加尊重自己。
9、家庭重现:团体过程有助于我了解自己在原生家庭如何长大。
10、得到指导:团体成员给我人生建议供参考。
11、认同:欣赏并模仿团体组员有价值的部分。
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可能如何选择动力团体需要另起一篇,如果有人愿意看,也许我可以写系列的心理科普文章,哈。
原文链接奇妙的动力成长团体https://mp.weixin.qq.com/s/s40dzm2Wo9XuYSDhn39-7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