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年张居正的失势,张四维先生其中出了很大的力气,天道轮回,不出一年,这位张阁老的父亲也随之仙逝,自然不能被人抓到把柄,此期间,申时行代理首辅。这位张阁老再丁忧快结束期间,突患重病,排在前面顺位的两位也病死,就这样,命运将申时行推到了最前面。而他又将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得先了解申时行这个人,申时行并不是张居正张先生给小皇帝的五位蒙师其中之一,但据记载,他是万历的班主任,任课时间很长。即便申时行身为首辅,万历依旧尊称他为先生,而不是不平等关系的卿。可见其做老师做的相当成功,但这也是申时行的问题所在,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一个身份:和事佬。
这点我们要从他的前任张居正张先生对比来看,申时行更像一个老好人,但是能够成为首辅也是需要实力和演技的。在培养万历方面,申时行同样做出了许多努力。身为首辅大臣,责任所在,必然让他在礼义道德方面更加强化。因为至少在万历年间,道德是一把双刃剑。它总是不失时机地被某位官员拿出来当作对付政敌的工具。当然,如果处理的好,有时又会“用道德的名义去掩饰实际的利害”。如何利用道德,不但可以指导行政,同时也是一项技能,非深谙个中之人不能驾轻就熟。
在对待前任这件事上,申时行更是做到了公正无私,在张先生死后,他承认前任的过错,而不是因为自己是受到他的提拔而为其开脱,但也不借此作为自己的资本,可见其人品。
面对早已成型的文官集团,对于文官集团难以启齿的“私利”之心,他并不打压,因为他明白这是文官集团满口道德与理想社会的本质;申时行采取了温和之道。他将人们口中说出的满口道德、正义之言视为阳,把他们不诉说于外界的私利视之为阴。如此一来,调节阴阳之道便成了他的工作之重。对此他早已有所表示,不外呼为“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他认为像这种最低要求,已经是极难达成,再提高要求,那就是不切实际了。
和张居正不同,申时行并没有做烈士的决心,认为只要避开张居正当年犯得错误,就可以避免自我牺牲,可事实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所以对申时行的评价,有如王世贞对申时行的评价是“蕴藉不立崖异”,即胸中富有积蓄,但是不近悬崖,不树异帜。
无功无过,申时行政治生涯的评价,做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效果甚微。管理我们这样一个大帝国,在许多问题上一定是要生间隙的。张居正以整饬纪律自居,而实际上他是强迫要求各人保证不生牌隙。申时行用恕道待人,又鼓励城信,就是期望各人自动地各尽其能地补救够隙。申时行的立论并非没有理由,但是从他四年政治生涯上看,其成功的希望至为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