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再一次坐火车,不由得感慨这几年往返于学校和家的经历。
除了大一作为新生入学,之后的每一次坐的都是相同的车次,一来一回,都是同一趟车。可以说,这几年增长的见识有不少是来自于坐火车。
第一年回家的时候第一次坐这趟车,也是第一次一个人坐火车回家,其实心里有点怕怕的。卧铺对面是两个小姐姐,也是在天津上学第一年回家。聊了几句发现我们的目的地不仅市、区相同,甚至就在一个镇上。我们一起愉快的吐槽着刚刚经历的期末,放假晚的学校,分享着包里的零食......还添加了联系方式。
虽然之后再也不曾见过,但是可以时不时看到她俩分享的动态。一位从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好漂亮、好温柔的小姐姐去年毕业后似乎在当英语老师,看她与孩子们的照片,少了几分稚气,依然非常美。
周围的人正好是学生的概率其实真的蛮低的,这几年好像也就遇到那么一两次。(当然车厢里肯定会有的)
回家的时候,还好都能买到卧铺。因为线路的关系,每次从北京上来的旅客格外的多。记得有一次旁边是一位外婆带着外孙女从北京回老家,正好车厢里有另一位年龄相仿的小姑娘,也是跟着奶奶回家。两个小姑娘就在车厢里非常活跃地玩了起来。她们上车的时候,应该是由小女孩的妈妈送上车的待了好一会,才下的车,以致于我当时以为她也是乘客。
两个小女孩玩耍的时候,两个老太太也在一起聊天,正好就在我旁边的铺位。讲述着儿女在北京工作的辛苦,每天加班,回了家她还要给他们再做一顿晚饭,白天都吃不好等等。那可能是一次比较真实地听闻这样的生活。后来去北京的次数多了,所感受到的也就更多。
开始几次来学校的时候,买不到卧铺票只能坐硬座。对于我而言真的很痛苦。第一次坐这趟车上学是大一寒假收假,正好赶上春运,正月初八坐火车,硬座车厢里不止坐满了人,还有拿着小板凳挤着的,铺着报纸坐着、躺着的。不过还好那次是和小伙伴一起,有人聊聊天。对面坐着两个年纪可能在40到50之间的阿姨,一个是硬座,一个没有座位带了凳子,挤在我们的小桌子旁边。听两人聊天,似乎是塬上邻村的一起去北京打工。
过去了那么久,我依然记得的是坐我正对面的阿姨说,我晚上躺着就想着日子这么过下去不行,家里已经搅不转了,到那边能多挣些钱......(可以自行脑补陕西方言版)那时候,我就在想,在帝都那样高消费、什么都贵的地方,她们要怎样“委屈”自己才能省下钱。
那天刚好是我作为未成年人的最后一天。
后来,我看到有消息清理北京的所谓“低端人口”,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感觉。
那次之后,只坐了一次硬座,返校都买到了卧铺。第二年过完年回学校的时间依然很早,赶上的算是春运的尾巴,不是高峰期。在我铺位对面的姐姐赶回北京上班,大包行李里装着从家乡带的特产。她说,我去年带过去的臊子,同事、朋友都说好吃,今年我妈给我做了好大的一份让我带着,还有真空面皮。不由得想起网上看到的那些图片,过完年走的时候儿女的行李箱、汽车的后备箱,装的都是满满的“爱意”。在得知我还在上学的时候,她特意告诉我,要学好英语(三年了,现在想起来扎心又打脸啊),她说她男朋友因为英语好,在公司里得到重用,薪水几乎是她的二倍。
她铺位的上铺是一位年轻的妈妈,也是去北京工作。在火车上不忘叮嘱孩子在家好好作业,听上去像是上小学低年级。听着电话我就在想,我那么大的时候多么黏妈妈,怎么忍受半年或者一年见不到她呢?
之后有几次返校,有点神奇。有遇到两位年龄稍大些的大妈,带着很大的纸箱子装着水果和核桃。有儿女送上车,也有儿女在天津进站来接。最最神奇的是,第一次遇到的是女儿在T大当老师,她过去哄小外孙,但是却是在隔壁念到博士;第二次遇到的是大儿子在T大当老师。所以当遇到第二位大妈的时候,忽然有种“我们家乡人好优秀”的感觉,嘻嘻!
最近一次回家,也就是大四毕业回家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将近70岁的老太太,但是身体很棒,智能手机用的非常溜。我也不是爱听别人的隐私(捂脸),只是她刚好在给我上铺的阿姨讲述。刚刚在儿子那照顾了一学期的孙女,家里老伴身体最近不太好得回去管。一路上先抱怨了几句儿媳妇在家里的各种行为,后来开始讲述自己儿子因为身体受伤近几年生活的困难,自己费力帮衬儿子,每天照顾孙女,还有自己照顾老伴、照顾老伴的老母亲......凡此种种,很像但又不是常常见到的“家庭伦理剧”。劳碌操心的一辈子,似乎没有尽头又早已习惯,对儿子、孙女的爱平凡又几乎是用尽所有在爱。
明天又要坐这趟车回家了。我会记得看好自己和行李。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