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言
《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说:没有哪个父母不为孩子竭尽全力,但最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给孩子带来好的结果。作为父母,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
我们管教孩子都是用的一些“本能”的教育观念,方法都是在自己和家人平常养育的抓狂崩溃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如何说《正面管教》这门书已经足够颠覆你的“本能”。那圈妈的正面管教线下课无疑让人深刻感受到“知行合一”的力量。
02 初心
距离上次参加圈妈的正面管教线下家长课已过去2年了,2年的时间我生了二宝,在育儿问题上又有了很多新的疑问。那天,我给圈妈发了好几个困惑。圈妈说:你该来复训了。
2年前当我还没了解PD(正面管教缩写)时,处于无意识无技能的阶段。某一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PD的介绍,看了《正面管教》的书开始有意识无技能的状态。直到下定决心参加圈妈的线下课程,深入了解PD的理念,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才算初步踏进了有意识有技能的大门。在使用技能的过程中,随着不断面临各种新的问题,例如:多子女的管教、孩子的叛逆期、家长的教育焦虑等等,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中断了PD的思考和实践,转而回到最“本能”的教育方式--123威胁法、说教法、盲目表扬、骄纵等等。要不是圈妈的提醒,我似乎在远离PD的路上越走越远。是时候回来复训了,并期待进入下一个无意识有技能的阶段。
任何的学习都要遵循这样的规律:无意识、无技能→有意识、无技能→有意识、有技能→无意识、有技能。所以,每当我们在刻意习得一项新技能时,认清自己所处的阶段,调整好心态和对应措施尤为重要,在育儿学习上亦是如此。
03 复训焕新
带着这样的初心我第二次来到圈妈正面管教的线下课堂。2年的时间,圈妈的PD课已开到了第29期(我是PD05期的学员)。2年我生了一个孩子,2年圈妈升级了N次课程。
1. 全新的个人工作室,温暖而明亮的大落地窗映射出每一位来这里的PDer的渴求目光。
2. 迭代升级了N次的全新学习讲义
3. 新加入了更多的互动活动。例如:丢沙包。
4. 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耍大牌(3A模型)、舒尔特方格、个人性格探索。
04 开启接纳之门,做个PD传道者
抱着空杯的学习心态,开启了2天的复训之旅。收获太多,仅罗列几点对PD方法的新的感悟。
1. 关上你的脑盖!
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确,榜样是最好的老师,身教大于言传。可是,我们家长的情绪常常因为很多外在原因处于失控状态,却又想在这种状态下解决冲突,于是,我们越来越多抱怨:孩子不乖、不听话、不省心。我们给孩子贴了无数个标签,却没能要求自己先“盖上脑盖”(参见:掌心大脑理论)。孩子在18岁之前主要是模仿学习,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行大于言。
在解决麻烦之前,花点时间让自己先冷静下来。这是我们需要交给孩子的一个重要的情绪管理技能。
试想,当我们怒气冲冠,抬高嗓门对着孩子吼:你就不能安静会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吗?会不会觉得这个似曾相似的场面如何荒谬?这种感觉让你的一天糟透了,孩子也会经历难过的一天。
帮助孩子感觉好不是娇惯、代劳、援助,它指的是让孩子受到鼓舞,有时候仅仅接纳他们的感受,就能让他们明白,人可以坦然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并在其中感受到自己的强大。
2. 知道所在,明白所往。
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随手一写就可以罗列大几十条。这也是我们去学习怎么育儿的一个最大动机,解决当前困境,让自己拥有解决每日挑战的智慧。抛开目前我们面临的各种疑难杂症,18年后你希望成年的孩子具有哪些品质呢?脑袋里顿时浮现了一切美好的词汇:诚实、善良、乐观、坚强、勇敢、独立等等。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世上所有的赞美,拥有父母希望的所有美好品质。对,那是我们的终极目标。那从目前各种繁杂的育儿问题怎么到今后具备那么多美好的品质呢?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未来的品质设为GPS目的地,现在的挑战是所在地的话。从现在出发到目的地会有几种“推荐路线”,即使按照“推荐路线”走,我们也会常常偏离方向,这个时候GPS会告诉我们路线正在重新规划中,但是无论怎样,我们终将到达最终目的地。
当我们抱着这样“高屋建瓴”的想法再去看待孩子现阶段的问题时,会不会不再那么焦虑,孩子总会长大,总会慢慢学会那些品质,家长更需要关注的是长期的目标而不是眼下的挑战。再换一种思路,孩子发起的每个挑战背后何尝不是学习的过程呢?在地上撒泼打滚的孩子或许正在学习独立和自我表达;遇到挫折就哭的孩子或许正在学习勇气;爱玩手机的孩子或许正在学习挑战。
把我们期望的品质和生活技能列表挂在家里醒目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GPS品质目标,保证孩子的养育不偏航。
3. 表扬是甜品,鼓励是米饭。
我们每天都会告诉孩子:“你很棒;妈妈为你骄傲;你很乖;你好听话”这类的表扬。但这些表扬真的有效吗?是因为孩子喜欢听?还是家长对于这类表扬用起来得心应手,脱口而出?
很多家长会认为:我试过了,鼓励无效,真的是这样吗?
孩子通过不同的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感知这个世界,并根据自己的诠释形成不同的信念。我们只能努力激励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有时尽管我们做得很对,也未必会成功。通常,是孩子自己决定要做什么,如果我们改善他们的行为努力貌似无效,那我们要记住,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为自己选择、决定,我们不能负担为孩子做决定的责任,这个责任和权力是孩子的。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一点,而认为有时候激励是无效的。
或许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快”--快速反应,当下有效。但我们也应当明白,发生问题的那一刻,只是一系列问题中的一次体现而已。我们和孩子的互动,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影响着孩子,我们的语言、语气、声音、情绪、行为等,孩子在一直观察和思考着。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而鼓励,能够改变大脑的化学组成,从而改变行为。事实上,在最难鼓励的时候,孩子依旧需要鼓励。比如,当孩子们做错事的时候。不去责骂孩子,而是提醒他们以前值得赞赏的行为。
在管理学里也有同样的理论--激励。激励着眼于长期目标,关注的是细微的进步,是具体的、可量化的、具有个体性的;而表扬通常是短期的、抽象的、大众的。
两者区分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这个鼓励放在别的人身上、别的时间、别的事件上是否依然成立。如果是,那就是表扬。
很多育儿专家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定要记得“夸”的技巧,是鼓励而不是表扬。
4. 感同身受,心灵共振。
这次PHP环节中,我是志愿者扮演我的女儿。当我听到「角色扮演者」说出自己的心声时,深受感触,留下眼泪。
我们总在假装“好好学习”,学习育儿、学习育己。可是,真正的学习不应停留在感动自己,感动别人的层面。学会反思,学会感同身受,学会独立思考比学上100种技能更持久、有效。
育儿育己的核心还是育心。
正面管教最大的一个魅力或许就是角色扮演,感同身受从而反思觉醒。
05 最后的鼓励
感谢这一场2天的育心之旅。我带着疑问来,带着满满的爱走。如果说每周约定特定的时间陪伴孩子是蓄满孩子的爱之杯。那么这次复训就是我给自己的特殊关怀。
在这里,有7位杰出妈妈和1位还没有孩子的初中班主任和我携手成长;有默默守护着我的天使和等着我呵护的国王;还有一直拿着“小皮鞭”督促我们“再逼自己一把”的圈妈。
我真诚地向我的朋友推荐正面管教,希望更多的家庭成为P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