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能用来做什么?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答案,在这里想谈谈三个和金钱有关的概念:消费、投资、理财。
消费,简单的说就是满足个人需要的花费。那么,什么算是“个人的需要”?吃饭、穿衣、住房是需要,购物、旅游也是需要,娱乐也可以算是需要。总之看似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需要,这些需要来源于哪里呢?来自时尚、来自潮流、来源于我们当前大肆消费的时代,很多以前被认为是浪费的概念,如今被包装成为必需品,导致很多人趋之若鹜。因此,我们认为真正的个人需要只有两个方面:个人生活需要和发展需要,其中前者包括衣食住行,满足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后者是相对抽象的精神追求,例如学习、能力提升、社会实践等。除了上述两方面,一切消费与浪费无异,都不值得使用金钱。很多人不能认同这样的观念,比如说吃。钱多能吃好一点,钱少能吃差一点,那为什么不多花点钱吃好的呢?还是那个问题,什么叫好?吃饭,无非是填饱肚子,消除饥饿的感觉,因此,只要能达到这一目的即可,非要强调山珍海味才能吃饱,那么显然是为嘴馋而辩护。但是,如果有人天生喜欢美食,那么去尝鲜也未尝不可,那就不是吃饭的范畴,是一种体验生活的实践活动,属于精神上的追求。因此,消费就是花最少的钱办好最多的事!很多人之所以是月光族,即使月收入可观也最终成为负债累累的穷人,原因在于不能有效鉴别真正的“个人需要”。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判断:第一、是不是个人的自主需求,不是别人推荐的,不是“大家都在用所以我也要”的,能说出消费原因的就是“合理消费”;第二、是不是单纯满足欲望的,那些追求简单的、感官刺激的消费、长此以往不利于身心健康,通常都是不合理的;第三、有效用的消费,不是因为便宜就买的,不需要的东西,再便宜也不应该动心,迫切需要的东西,多昂贵也应该花钱,当面对可有可无左右为难时,尽量选择不消费。
理财,个人资产保值行为,可以理解为,通过特定的理财工具使存款的购买力跑赢CPI。和投资相比,当今社会理财工具可谓信手拈来,各种“宝”(实际上是货币基金)、各种风险类型的基金,都是理想的理财工具。理财的关键词在于保本,也可以说是保值,这意味着理财不可能想着有多少收益。很多人去买基金,与其说是理财,不如说是因为害怕股票的风险但又想挣钱,结果各大基金公司抓住这种心理开始广告竞争,把历史业绩、年化收益率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等你动了心掏钱包的时候,一行很不起眼的小字通常被忽略: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承诺。这一点经常被忽略!因此,那些宣传几年收益率百分之几百,一年以来收益率超过20%,根本没有什么意义。还是那句话,保本才是关键,因此,年化收益率在5%以下的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是理财的首选。
投资,一种对于有增值潜力的长期持有的行为。这里包含两个关键词:增值潜力和长期持有。现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打着投资旗号的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其实很多人更是以投资为名义去贪图小便宜!事物是否具备增值潜力,需要自己去动脑筋判断,不能道听途说!假如有人向你出售据说是能升值的东西,很明显这是一个骗局!因为,既然能升值,为什么要拿出来卖呢?关于长期持有,长期肯定是以“年”为单位的,5年以下的感觉都不能算是长期!投资渠道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世界上随着时间不断增值的事物有很多,但是关键在于有没有可靠、公平的交易市场,另外,投资对金钱数量也有很高的门槛,貌似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消费、理财、投资这三个金钱最为常见的用途,比较理想的方式是节俭消费,省下的钱进行理财,拿出一部分进行投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把这几个概念完全搞串了的人比比皆是。有的人,最开始从贪图享乐出发,对市井坊间谣传的“一夜暴富”梦深信不疑,于是节衣缩食甚至去银行借钱,打着投资的高大上旗号,寻找一切高收益的地方,他们要么被骗子骗了,要么给证券公司营业员赚足了佣金,要么给基金公司送去了足够的手续费:草率选择一个项目、一只基金、一只股票,倾家荡产全仓杀入,然后恨不得一天24小时盯着电脑屏幕,如惊弓之鸟一般,稍有风吹草动就追涨杀跌。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贪字。
然而,貌似人都是有欲望的,没有本性上不贪婪的人,关键在于控制欲望。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刚才说了消费、理财、投资这三个金钱的常见用途,根本目的是澄清概念,要让手里拿着金钱的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说到这里,可以引出金钱的第四个途径:投机!假如你是一个花钱清心寡欲的人,假如你只有很少的钱而不甘心理财的可怜收益率时,假如你能做到对自己行为绝对的支配时,那么,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投机这个说起来讨人嫌但暗地里上很多人都在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