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愿意生活在最底层,仰望别人构筑的这个世界。如果找不到攀登之路,何不选择阅读?
—— 记第一次写读书笔记
一直在培养读书的习惯,这个过程真的挺艰难的,一直觉得阅读是很遥远的事,以前内心是排斥读书的,坐不住,看不下去,看一页就想睡觉,坚持一会就想看看手机会不会有人找我,其实一天也不会有人找我。注意力很难集中,一本书可能会拖沓很久甚至几个月才看完,很是拖延,尴尬。很开心现在能好好的读一本书,还想看更多的书,因为我打心里知道读书真的很重要,阅读对自己的阅历,对事物的理解,生活的态度,职业工作,与人相处的沟通等等的影响有多重要。很愿意以后能坚持阅读下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单单只是阅读是不够,现在明白写也是不可或缺的,写东西可以让自己去反思,去表达自己的感悟,因为写下来的东西一般都会按一定顺序排列,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可以锻炼是人的思维更严谨。想阅读了,但是阅读的效用并不高,最近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很赞同书中的大部分观点,书中关于一些阅读者的通病,我都中枪了,很想改正,但是实施起来由于自己的执行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利用书中的方法,但是尽力去运用到自己下次的阅读中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书中的内容
为了让读者对自己的阅读行为进行全面的思考,提出“3W1H”的方法。
why (为什么),what(做什么) ,where(在哪里) ,how(怎样做)
1.why 为什么要阅读? 提升职业技能,增广见闻,消磨时光,学有所得,升职加薪等,必须要明确阅读的目的,才能更加高效的阅读,若无目的,则不能称之为“阅读”。
2.what 读什么书? 很有意思的是书中吧书籍比喻成食物,并作相应划分,很是新颖。并且这几个概念贯穿整本书中
第一类书如同主食,包括职业,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的现实问题及其直接解决之道
第二类书如同美食,不求针对人生的现实问题,却可以满足思想需求。
第三类书如同水果蔬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阅读,即工具书。 本书应属第三类工具书
第四类如同甜点零食,用于娱乐消遣,满足休闲需求。
3.where 阅读的场所,虽然处处都可以是读书的场所,但是不同类型的书都有更适合的阅读场所
在安静的场所享用“主食”和“美食” ,环境对阅读的影响很大,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可以让阅读更专注,图书馆,家中的书房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把“三上”空间交给“零食”图书。枕上,车上,侧上严格来说都不适合阅读,很多人惜时如金,非要阅读的话,就读休闲类“零食”图书吧,轻松不刺激,即可以放松,也不会使大脑过于兴奋。
4.how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但可以尽力寻求一种更适合自己,更适于某一次阅读的方法。以下列举十种阅读现象的方法
1)以缺乏时间为借口拒绝读书的人,需要更强烈的阅读动机和更有效的阅读方法
2)因旁人眼光而拒绝读书的人,需要更强的专注力
3)只买书来读的人,需要警惕“藏而不读”
4)书非读完不可的人可以试着学会略读,用来处理分明不喜欢,心中却放不下的书
5)从不在书上涂画的人可以尝试边读边写,从现在起,拿起笔来阅读
6)只读不评,阅读的效果会减少一半,阅读虽是个人行为,本质却是交流
7)书虽可以多次阅读,但在不懂之外不断回读,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8)逐字逐句的阅读,是低效的阅读方式。也许你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认真
9)读过就忘,说明阅读的效果还不佳,需要加强记忆与理解
10)只读经典或许会使人陷入误区,也容易让人产生阅读上的优越感。对于关注的主题,还是广泛阅读更好
阅读首先明确目的,其次选择合适的书进行阅读,再次选定阅读场所,最后以适合的方法开始阅读,达到预定目标。
美国学者,教育家艾德勒提出了著名的“阅读的四个层次”,即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即处于识字阶段的阅读,也称为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基础阅读并不是小孩子独有的,很多人的阅读停留在这一阶段,同一本书有人会进行基础阅读,而有的人会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
检视阅读即系统化略读,检视阅读本身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阅读方式。通过检视阅读,我们可以确认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即使进行分析阅读或主题阅读也需要先进行检视阅读,这样有助于对书籍进行整体把握。也是选书的好办法。
分析阅读即全盘阅读,完整阅读,也是更好的理解一本书的内容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对全书有更精准的把握,可以复述全书大部分的大意及重要细节,通过分析阅读会将一本书的内容完全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除非熟练掌握分析阅读的技巧,否则不宜对一本完全不了解的书进行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实在基础阅读或检视阅读之后进行的。
主题阅读是最高层的阅读方式,使所有阅读中最复杂最系统化的一种。主题阅读不是针对一本书的阅读,而是需要阅读多本同谈到同一主题的图书,因此主题阅读也可以称为比较阅读。通过主题阅读读者可以提炼出一个关于这一主题的全新论断,这一论断也许在阅读过的任何一本书中都没有论述,主题阅读并不易行,它是具有极强创造性的阅读,阅读收效也极佳。主题阅读存在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对某个主题产生强烈的好奇;二是阅读多本书籍,参考各种资源有能力形成自己的分析。主题阅读的阅读量大,阅读的效果不仅是接受和掌握某一知识,而是产生自己的论述,创新。与分析阅读一样更适合“主食”和“美食”类图书阅读,但凡写过论文的人,都曾进行过主题阅读。
阅读层次与阅读四问:“读书四问”是一种通用的阅读方法,将贯穿全书始终
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
作者通过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
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
第一问: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
就是要找出全书主题,明确篇章结构,阐述各部分主要内容的过程。
首先按书的体裁和主题进行分类,比如确认一本书为小说再分析是哪种类型的小说,究竟是历史小说,还是悬疑小说等,其次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讲了什么,概括全书主要内容,再次按全书的结构顺序或逻辑顺序列举全书的大纲,,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举出来。最后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问:作者通过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首先找出可以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如果打不成共识,就没有阅读的必要了) 。其次从作者许多观点中找出最重要的一点,明确主旨。最后根据书中的内容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这一步是对作者观点的简要总结,同时产生新的思考。(更适用于“主食”类图书)
第三问: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
即是评论一本书,阅读不仅仅是知道作者的想法,还要产生自己的想法,判断哪些有道理,哪些没有道理?当我们非常认真的,花费大量时间与经历去阅读一本书以后,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一个自己的判断。评论有正面和负面,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以自身体验验证作者的观点;评论禁忌:1.在完成全书大纲架构并能够诠释整本书之前,轻易评论一本书或者说暂缓评论。2.评论时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3.将知识的正误与个人观点的差异混为一谈进行评论。
对于偏理论性作品,可根据自己知识和生活体验与作者观点进行比较,对于偏实用性图书主要还是能否接受作者主张 ,是否认同作者建议达成目标的方法。
第四问: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与阅读效用密切相关,简单的回答就是“有用”“部分有用”。
阅读“主食”类图书,最终都要用于实践。完全赞同或部分赞同作者观点,则会用作者提供的方法行动或选择性应用。常有人说,读过一本书后,觉得有道理都是正确的,但是现实中不会这么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读者本人并没有完全认同的湖中的观点,最多不过是认为某书有一定的道理,但可行性不强。但本质仍是不认同。(此处我有点异议,还有可能是道理都是对的,全都认同,自己太懒等自身缺点不能坚持,不愿意去实践应用呢)
阅读“美食”类书籍不能提供直接的方法或者技巧,只是理论,这时候赞同一本书,我们会受书中的观点影响,对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同,虽然并无行动,但是能够确定书籍与自身的相关性。
“主食”类图书最适合也最有必要进行主题阅读
“美食”类图书重在精细与稀少,适合进行分析阅读
下面是书中的一些阅读方法,个人认为不错的地方进行摘抄记录,顺便巩固一下
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速度法
阅读的快慢是和放松程度有关系的,也就是说,一旦进入阅读状态,竞争之心会极大影响个人的专注力,从而影响阅读的速度。同时精神放松有利于实施家快速的各种技巧。相反如果脑中多有杂思,心情烦躁,大脑的情绪和心情中枢会阻碍大脑皮层灰质有效的工作,从而降低记忆力与思考能力。
1.基本要求:视读不声读
原因:其一,一般人的语速比视读速度要慢,其二,声音会对阅读者造成干扰,影响阅读效果。
2.阅读时,手和身体做什么?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一个体验:小时候,我们读书时会不自觉的将一根手按在文字下方,视线随着手指移动,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阅读,每到这个时候家长总是会阻止,让我们把手拿开,其实对小孩来说,这是一种自然而有效的阅读方法。因为孩子的视野较窄,阅读时视线跳跃幅度稍大一点或者注意力稍微分散一下就容易失去目标,从而中断阅读。而以手指引导视线虽然有降低速度的可能,却能有效的防止走神,相比之下利大于弊。同时把手放在书本上会挡住一部分文字,可以使小孩的视线更集中。这样的阅读习惯并不是孩子的专利,成人也有需要用手指引导阅读的时候。
速读时可以借鉴这一动作,以手持笔,一行一行向下移动,引导自己的视线。之所以用笔而不用手指,一方面是因为笔尖比指尖所指位置更精准,不易错行,漏行;另一方面是因为持笔相当于增加了手臂的长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为把手放在书上而使身体离书过近,视野广度减小。同时拿笔可以随时在书上留下记号,标出关键词,主要论点,甚至做笔记。千万不要认为速读就不需要做笔记,读一本比较深奥的书,做笔记反而使阅读更高效。为了避免因不习惯而分神,最好习惯用手持笔,动作越自然越好,尽量不要让手的动作干扰视线的跳跃和大脑的思考。
如果读者做了这样的尝试却认为手和笔阻碍视线,不利于阅读,那么极有可能是因为笔移动的太慢,视线已经下移比却没有跟上。这种情况下,读者需要加快笔尖移动的速度,以更好的配合自己的阅读速度。初始阅读的人通常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反而更有可能笔尖移动过快而跟不上阅读。总之我们需要在联系中学会掌控笔尖移动的速度,使之与自己视线移动的速度相合。
阅读的正确姿势:上半身身体端正,腰板挺直,靠在椅背上,背部不要弯,胸部稍挺起,双手或单手持书,手臂自然放松;下半身双腿自然弯曲,大腿平行于桌面,小腿垂直于地面或稍向前伸,不翘腿,不晃腿;双眼离书本一尺,胸部离桌面一拳,握笔时指尖离笔尖一寸。这正是科学的阅读姿势,这样的阅读姿势可以显著提高阅读效率,长时间阅读时效更明显。
3.拓宽视野的练习
要想在阅读中拓宽视野事实上就是要增加势力清晰区的范围,按15度角来计算,当人眼距离书本一尺远的时候,视力清晰区在纸张的投射范围为8-9厘米,一本32开的书的版心的横向长度为10厘米左右。因此16开的书为15厘米左右,从理论上说将整行文字纳入视力清晰区是可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字母书”法来练习
这张树形图有20行文字,每行中央是数字,距离中央一定的距离的左右两边排列着没有逻辑规则的文字从上到下,文字距离中央数字的距离越来越远。练习时我们可以从一张纸将印有字母树的卡纸全部遮挡起来,之后迅速移动遮挡的纸张,露出最上方一排文字,然后立刻再次将其遮挡。露出文字时将视线的焦点定于中间的文字上,再次遮挡并在脑海中回想左右两边的字。由于文字出现的时间特比短,而且目光又锁定在数字上,所以初次尝试可能对两侧文字毫无印象,可以反复几次,知道能在脑海中还原两侧的文字。之后将遮挡的纸下移一行,以相同的方法看第二行的文字,然后依次移动遮挡的纸张,直到最后一行。练习之初我们可能会默念两边的文字,熟练之后便可以仅通过视觉获取信息。应该注意的是,练习时不应该仅满足于记忆两侧的文字,而是要在脑海中回放整行内容。因为在现实阅读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排版,我们不可能只读取视野边缘的文字,而是要看清整行内容
4.跳跃视线,摆脱逐字阅读的弊端
下图是一段经过特殊排版处理的文字,我们可以用它来进行视线跳跃的练习
以上文字的特殊排版会引导阅读者的视线跳跃。阅读时以短语或短句为划分单元,按语意划分,减少视线跳跃的次数,第一遍阅读时读者可能在心中默念,视线跟随脑中“声音”的指挥进行跳跃。第二遍阅读时,因为已经了解文字内容可以加速度阅读,同时克服默读的冲动。阅读时要注意让语句和语义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印象,即使闭上眼睛还能复原语句的位置,可以附属文字的内容。多次阅读之后,视线跳跃的频率和阅读的速度可能会逐渐稳定下来,但是不要就此停止,因为此时仍存在很大的挖掘自身潜力的空间。经常做这类似练习,让眼睛习惯这种程度的视线跳跃,快速阅读。
读书笔记一直是我的痛,每每提笔想写点东西,总是不知道写什么,以后再阅读一本新书可以考虑尝试用书中的方,不仅巩固阅读的书籍内容,还可以提高一些自己的写作水平
阅读笔记的类型 — 摘抄型,感悟型,评注型,综合型
1.摘抄型
学生时代最常用的读书笔记类型,阅读时摘录原文,来列出大纲或主线结构,亦或是抄录主要观点,结论,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日常阅读所写的摘抄型读书笔记,通常都是这种“大纲+经典语录”的模式,按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来写,相对来说随意一些
研究中也常用摘抄型读书笔记,除了摘录文字内容外,还要注明详细的出处,以备日后有需要时再查阅相关资料,有时不抄录具体内容,只记下要点,建立索引,主要包括文章题目,编著者,出版年月日,书籍来源,更详细一些的还包括具体章,节。以备日后查找,写这类读书笔记需要更严谨的态度,也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
2.感悟型
读完一本书之后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这类读书笔记中在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主观性比较强,也有助于提高阅读的主动性。
读完一本书,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即可以针对全书,也可以针对书中的一部分内容或某些观点,可以谈感情,也可以表达赞同,批评的意见。这样的感悟型读书笔记又称“读后感”,其特点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较少引用原文。这样的读书笔记很常见,容易写。感悟型读书笔记注意不能以全概偏,也不能单纯的发泄情绪,无论赞同还是批评都要有理有据,否则无法起到读书笔记应有的作用
在摘抄要点的基础上写下自己的感悟这样的读书笔记属于读书札记,札记形式比较灵活,可以针对一个要点,也可以针对多个要点,篇幅也无限制。
3.评注型
评注型读书笔记包括书头评注,夹注,评注,对原文的补充等,批注的内容通常直接写在书上,阅读中读到重要的地方或是自己有深刻体会时,就用笔在字句上做记号,然后在书页空白处写下批注,或是夹纸条,贴便利贴。
*批注通常零散不成体系,却胜在便捷,随时阅读,随时加注,对阅读进度的影响不大。
*评注则是则是读完一本书后对他的优劣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处加以注释,与书评类似。
补充原文是指在读完书籍或者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就进行补充,当然补充的内容不能随意选取,而要围绕书籍本身的中心思想或主要论点进行
4.综合型
综合型读书笔记兼有以上三类读书笔记的特点,通常既有原文,又有感想,还有批注,一般独立成册,即写在专属的笔记本上。这类笔记便于保存,可以反复阅读,是最长效的笔记类型。有时候也可以不摘抄原文,而是把原文内容剪下来贴在本子上,这种“拆书”的行为适用于内容比较零散的书籍或者报纸杂志,相当于按自己需求对书籍进行重新编排。不过剪切的过程费时费力,并且会失去抄录这一温习的机会,若非必要,尽量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