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是有挺多人在读书的。
1
比如我公司里一个大姐姐,有两个孩子。她特别爱看心理学和育儿的书。还成立了个俱乐部,和宝妈们一起分享育儿心得。
她们看的书,只有那几本畅销的,像《非暴力沟通》、《或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我才知道。别的属于我的知识盲区。
2
经常和我一起玩的设计师妹子,是个典型的“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她每年开年都要立个flag:把去年买的书看完,今年不买新书啦。
今年,我和她一起去书店,她想买一本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集,因为封面好看。
后面邀请她一同去看小剧团演的《罗生门》,她很激动的说,要连夜恶补原著小说。其实补了也没用,因为《罗生门》一般演的都是《竹林中》。
3
我们公司每年读书节,都有个“高管荐书”。领导们都爱看经管类的工具书。只有总裁比较特别,他偏爱人文。
《枪炮、病菌与钢铁》,我是受他推荐的。后来因为加班多看不完这个大部头,在知乎找了听书来收尾。
4
我有个大学女同学,前几年自己辞职单干了。她为了保持生活自律,每天早上都会看书。我看她的书单,已经看了160多本。
她最想给我推荐一个叫万玛才旦的电影作家。她说她爱看少数民族作家的书,文字里对女性的规训感很少。
大学时,我们中文系同学间最酷的一件事,就是早起去畅志园读诗。
畅志园是学校里一个小公园,有石桌、花窗和紫藤花长廊。晨光初照时,朗朗读书,是我们文学生的情怀。
可惜我经常逃早八,根本起不来。这个女同学倒是很勤勉的。她大四时,因为不想从事本专业的师范工作,跑了许多其它大学的招聘会。最终,选择了金融行业。
她经常说,我俩是学校的异类。因为我也没有去当老师,而是由着我晚睡晚起的性子,选了10点打卡的IT公司。
毕业后,因为工作太忙,我已经丢掉了文学生的本色,不太看书了。
她说她前几年也是如此。后来觉得,挣钱可能也不是最重要的事。
最重要的是能过上理想的生活。比如回畅志园,在早上,朗朗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