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同事相约驱车20多公里,到了白鹤寺。
此前没听说过这个地方,百度一下,白鹤寺原来是在阳山的白鹤峰下,又叫澄照寺,初建于唐代会昌年间,距今有千余年历史。据说是一位姓丁的人舍宅为寺,即那位化鹤西去的仙人丁令威的故宅。
现在的白鹤寺位于高新区马涧路的高景山东麓,是佛教协会与寒山寺共同出资建的,整个寺庙依山而建,最高处约有10层楼那么高,所以只是进寺庙参观,还真不算爬山,但的确又可称之为“上山”。
早上被同事那句:想上山,但膝盖疼不能爬山,说得有些云里雾里,现在算有些明白。
我们在中间一处平台歇息时,有位婆婆也赶过来,她70多了,走路还很利索,说在找自己先生的牌位,寺庙搬过一次家,牌位不知道放在哪里了,到现在还没找到。说着说着,两眼竟然湿润起来。
我和同事安慰她,再多找找,丢是不会丢的。她不敢肯定,她先生去世后,就存了牌位在这里,交了300元,不知道算长存还是短存。公公婆婆的牌位是交了600元。
等她平静下来,让她和我们一起下去吃斋饭。路遇一位寺庙的义工搬着4个长凳,我们还没反应过来,打算侧身让过,婆婆却拦住义工,要接下他的板凳,帮着一起搬。
一位70多岁的婆婆这样做,让我们太惶恐了,也慌忙参与其中,一人接过一个长凳,扛到佛堂。
一楼是提供斋饭的地方,有三个素菜:白萝卜丝炒豆皮,青菜炒豆腐泡,炒青菜,青菜豆腐汤,自己动手打饭,吃多少盛多少。我们是自己带着碗筷和水杯,没有用寺宙里的。
斋饭免费提供,就餐的人不少。佛堂里早餐、晚餐都要诵经,经文贴在桌上,念诵过,记不住,也没拍照。
我们自带的碗勺当然自己洗,也有不少食客吃完,顺手也把自己的碗筷洗了,但水池里还是放了不少没洗的碗筷,有不少人吃完嘴一抹就走了。
婆婆洗完自己的碗筷,又开始洗起水池里的碗筷。同事之前也有做义工的经历,很自然地帮着洗第二遍。我则将碗码到消毒柜里。
后来我们去抄经堂抄经时,婆婆又转到山上,去提水浇茶树去了。
70多岁的老人一直在找事情做,她那份敬佛礼佛的心意,自然虔诚。
她来此处也有她未了的心结,有自己先生和亲人的牌位在这里,她也是在祭奠和陪伴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