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总结 2017年5月2日
ORID:焦点讨论法
O-Objective:客观事实层次
- 关于今天的工作, 你记得什么?
早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传感器技术,下午图书馆写实验报告和看书,晚上看书写笔记。
R-Reflective:感觉反应层次
-
你要如何形容今天的情绪
- 就这样子😂这怎么形容呢,还是很不错的。
-
今天的高峰是什么?
- 把今天要看的书刷了一遍。
-
今天的低点是什么?
- 晚饭吃鱼被鱼骨头刺到肉了。😳
想想查理和李嘉诚对读书的看法都是基于抓住机会这个前提上的,读书不能让我们获得什么,但是我们的能量圈会变大,有机会来了更容易抓到,这也就是查理说的「机会成本」了。查理这人的性格对我口,所以他一出自传或者有别人来本他传的时候我肯定会买,马上那种。
「是否超过能力圈范围?」这句话还要思考一下,现在知道指数基金的大概原理,这大概就是我能力圈内的,至于股票还是属于能力圈外的。做出决定的最重要的是「机会成本」,怎么说查理的性格我喜欢呢,大概性格相似吧,他喜欢等待机会重仓,而我也考虑过能空仓最大能接受时间,在查理这看到的结果是允许无限长。
摘抄
「尽可能从你们自身的经验获得知识(这个大概就是指认知),尽量别从其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广泛的吸取教训,不管他们是古人还是今人。」原因嘛,那些认知不是自己经历获取的总看不到精髓。
「我觉得我没资格拥有一种观点,除非我能比我的对手更好地反驳我的立场。」我非常同意这句话,但是我又不是这句话的践行者,我喜欢提出很多观点,但是我内心也是知道如果我提出一个观点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和弱点我提出这个观点是不充足的。
机会成本和激励机制同为超级力量。激励机制我不能把握怎么去用,但机会成本暂时就在扩大自己的能力圈吧。
《未来简史》中讲的那个神人跟姜峯楠有一篇小说里面的超人蜜汁相识。
对自己的迟滞不前的原因分析,对软科学了解的面够广,但是却没有硬科学的根基,这是软肋。
关于选股,股票不在我能力圈里面,但我要扩展必须就要去认识了解,所以选的股尽量从主板中抽,按必要条件筛出十支,等待机会入场,计划是这样,但要多久还要看我拖不拖延。
对历史和地理的认识还是要学,但放后面吧。
关于“成熟”和“年轻”这两者的关系。成熟是对无常的接受能力提高。而年轻则是指年纪轻轻,但年轻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无惧,那么无惧就是对无常不怕(我是这样理解的)那么跟成熟有什么区别呢?对于心态年轻我没找到定义,但这又被人经常说这让人觉得有点不合理。至于年轻的定义则是年纪轻轻。我从不称自己老,我会越活越年轻的。佛家对年轻的解释是,放下烦恼、身心清净、慈悲善良自然就会年轻。那么放下烦恼这跟接受无常也是差不多的意思。那就说“成熟”和“年轻”并不相背,甚至某种意义上是一样的,“年轻”是“成熟”的返璞归真。有人说自己老了,或许只是那种恐惧而已,放下这种烦恼就变得年轻了。年轻还引申为精神、有活力。
- 设计的四大原则
- 对比
- 重复
- 对齐
- 亲密性
-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是从亲密性开始写的,然后到对齐、重复最后是对比。那这四大原则的构建是从亲密性构建起来的,而对比则是对下层的打破,所以对比放在第一条。所以日常设计应该符合这四大原则则可说是好的设计了,但是要自己设计的话应该从对比开始,然后最后用对比打破。
看了一下成长日志,发现刷空间这习惯一直没改,要不定下每天最多发三条,其中一条是日常总结,而剩下两条不讲道理不讲经验,只讲小故事。
这大概也算100天的下来的一个大总结了。
I-InterpretIve:诠释层次
-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 设计的四大原则。
- 能力圈原则
-
今天一个重要的领悟是什么?
- 不要说自己的经验,毕竟不符合大多数人,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人自己去判断。
D-Decisional:决定层次
-
我们会如何用一句话形容今天的工作
- 嗯,就这样,不算做得多,但也做了该做的了。
-
有哪些工作需要明天继续努力?
- 学习
- 观察
- 思考
- 看书
- 填坑
- 明天去按一下秒表看看我对面坐的人玩手机占了学习的多少时间😂
生活的Bug
没有
- 為什麼會發生這個原因
- 我做錯了什麼
- 正確又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