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经常听到格局、眼界或是大局观这些词,在成功学的领域,这几个词受到了很多人的高度重视。格局(眼界)或大局观为什么如此重要?这要从它们的涵义说起,所谓大局观,就是用更宏观的、更整体的和更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这样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矛盾,从而让事物得到更好和更长足的发展,或是让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古语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某一时”,这句话就是强调大局观在决策行动的重要性,古今中外的成大事者多数是高瞻远瞩之人。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用关羽守华容道故意放走曹操,表面是放虎归山,但从当时吴蜀两国的实力对比来看,诸葛亮这招其实是维持三国鼎立局面的一步好棋,避免很快进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局面。
而“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的背后则是没有大局观遭遇失败的典型案例,春秋战国时期,虞国国君贪图一时收下了晋国贡献的财宝,让晋国借道虞国攻打虢国,最终导致自己国家在继虢国之后跟着亡国。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更不乏通过高格局的布局谋划抢占市场先机的案例。我之前服务过的茶企华祥苑,就是这样一家有高格局的企业,不但在国内通过公关策划,屡次作为国内重要会议和活动招待用茶,塑造了政企高端招待用茶的品牌形象;还抓住金砖四国会议等重要的国家领导人会议,作为招待国外元首的供奉茶,扩大了在海外的声誉;并善于利用近些年国家在丝绸之路布局的机会,打开更广阔的海内外市场。所以短短几年,公司品牌知名度和业绩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不管在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拥有大局观的员工相比缺乏大局观的人也更容易得到晋升机会。因为拥有大局观的人,会以更高的角度比如上司甚至单位最高层领导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工作,从而使得自己的工作结果更适应公司整体的需要和发展;主动往更高层级考虑问题,会让领导交代事情不用再事无巨细,执行过程也不需要步步紧跟,可以减轻领导的工作压力;跳到更高层级看问题,也会让自己心胸和视野更开阔,少钻牛角尖,把抱怨的时间拿来做有建设性的事,试问这样的下属哪个领导不喜欢呢?有些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会问应聘者有没有看“新闻联播”,其实其用意就是重视应聘者的大局观。
可见,拥有大局观大到对国家,小到对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重视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做法,会让一个国家、企业或个人发展得更强大、也走得更长远。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重视对于孩子大局观的培养,特别是希望孩子将来“干大事”的父母,大局观一定是要培养的核心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大局观或者格局呢?说白了就是提高孩子的见识,见得多了对事物的层次自然掌握得更好,见得多了自然知道每种看待事物方式(眼界)的优劣。而提高孩子见识的途径,主要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万种人。而读万卷书中,最应该多读的就是历史书,为什么呢?
首先,历史记录了迄今为止人类一切的活动,供人们学习、观察和使用,所以它本身就是一个大百科全书,本身就是“万卷书”。史书里有兵法、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礼制、宗教、律法、 民俗、科技等,这比自己所能亲眼看到和听到的东西,不知道要丰富多少倍。一个人想增加知识、增长见识,历史是最丰富的资料来源。
其次,历史记录了人类所有的活动地域和活动轨迹,在我们生命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通过阅读历史并辅以一些多媒体资料(如视频、图片),也可以间接地“行万里路”,虽然身体体验可能没有像到现场那么强烈,但是在数量上却可以胜出。
再次,历史提供了无数的人物供我们解读。由于现实生活中时空的限制,我们能见到的人是非常有限的,而历史却可以把古今、中外的人物都搬到我们面前,实现“阅人无数”的愿望。历史就是人创造的,人情通达了,就能驾驭人性、开创功业。就像毛主席这样,善于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并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握住了民心向背,就把握住了中国革命的(格局)根本局势,革命胜利成为一种必然。
最后,能被历史记录下来的,往往多数是大人物和大事件,这里面必然蕴含了很多大格局的智慧和谋略。和历史对话,就是和“高手”在对话和对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耳濡目染之下,我们的格局自然就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