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很多人都失业了,这些人当中相当一部分将自己的失业归咎于疫情,还有没完没了的封控。但是真相真的是如此吗?有一个事实很残酷,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承认,甚至连想都不愿意去想。这个事实就是即便现在没有疫情了,很多人仍然会找不到工作。编辑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外面的天变了。或者说的再直白一些,前些年靠热钱吹出来的泡泡被戳破了,虚假繁荣没有了,而虚假繁荣没有了之后,那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人也就跟着没有事情可以做了,这个事实就是这些人失业的根本原因。
这听上去是不是很扎心?但是扎心我们也要去面对,因为如果你想不明白这个问题的根源到底出在了哪儿,你就没有办法去做下一个阶段的职业规划。那么我们今天这条视频就跟大家去好好的讲一讲现在的困境到底是什么所造成的
前面我们讲到很多人失业是因为泡泡吹不下去了,那么这个泡泡到底是什么呢?这个泡泡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和大量寄生在实体经济当中的服务业态。前些年市场上的热钱实在是太多了,好像遍地都是机会,随便存一个APP就能融上几千万,很多投机客也的确在这个过程当中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这种非理性的增长态势也让投机资本变得越来越疯狂,创业者们也越来越浮躁,没有人愿意沉下心去做产品,尤其是做那些投资大、管理难、见效慢的实体产品。
编辑
大家脑海当中所想的都是搞个什么平台,烧它几轮的钱,把用户的规模做大多多,然后从资本市场上去赚快钱。但有一个特别浅显的道理大家可能都忽略了,那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些所谓的虚拟经济和服务业态都要建立在强大的实体经济之上,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这些业态都将成为泡影。可惜在热钱多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去想这些,在那个时候赚快钱才是王道。
但是这两年,尤其是2021年下半年以后,吹泡泡的游戏怕是要玩不下去了,互联网企业大裁员的传闻一波接着一波,尽管其中很多都是假消息,但是一个真实的情况就是互联网企业的日子不好过了。
我们以阿里为例,它看似有很多的业务,但是本质上看,它就是一家广告公司,是一家为实体企业提供服务的公司。如果不信,你去简单的翻一翻他们的财报你就知道了,广告收入和服务收入占到了他们总营收的绝对大头。所以以阿里为代表的这些互联网业态注定是要依赖于整个实体经济的持续繁荣的。如果实体经济不行了,那么互联网也就会跟着不行,而大的互联网巨头不行了,寄生其中的相关服务的中小业态也就会跟着不
大家可以看到,在新一轮的大洗牌当中,最先破产的企业就是那些以提供各种服务为主业的中小企业,最先没有活儿干的也是那些所谓的做服务业态的小老板们,所以紧跟着最先失业的也就是那些人
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的服务型企业当中的员工,而相反,踏踏实实做实体的老板们好像也很难,但是他们不至于没有事儿干。我身边有一大批之前做的还风生水起的小老板,在这次的洗牌当中就集体哑火了,他们的共性就是没有实体作为依托,做的都是服务的事儿。
说到这里呢,我也必须再强调一点,我并不是说做服务就没有价值,而是说服务有价值的前提是实体经济的持续繁荣,没有实体经济的持续繁荣,所有的服务业都将是空中楼阁。
这两年互联网企业的急转直下,背后的真正推手其实正是他们自己,因为他们过去这些年所干的事儿,就是将实体企业往死路上逼,他们靠垄断流量无限度的去压榨实体企业,无限度的去破坏中国实体经济的既有业态。而更可笑的是,他们还给自己的这种生存模式起了一个特别伟岸的名字,叫做颠覆性创新。结果好了,颠覆来颠覆去,把他们自己也快给颠覆了。
所以,下一阶段,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抑或是我们整个国家,要想突破困境,都必须脱虚向实,将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到实体产业上来。国家那只看不见的手,未来也会让我们的经济发展的重心重新回到实体经济上来。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顶层其实已经开始有所行动了,无论是将芯片这种卡脖子的尖端科技纳入举国体制,还是打压房地产、扶持制造业,都是向我们释放清晰的信号,这个信号就是我们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心,或者说重中之重的根本是在实体不再虚拟。相信听到这儿,你应该有所感悟了,你未来如何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应该也有一条清晰的路径可以去寻找了。
诚如小米的创始人雷军之前所讲的,聪明不能保证你成功,勤奋也不能保证你成功,要想成功,只有顺势而为。当前中国最大的事就是国民经济整体要转向实体,要整体脱虚向实,这就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大事。不知道说了这么多,大家想明白了没有?欢迎大家拍砖,也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