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在公众号,ID:自信的陈漂亮,文责自负。
第一章 看墓地
昨天联系了队长,今天去给父亲看墓地。
奇怪的是,已经很多夜没有合眼的我和母亲,在昨天决定给父亲看墓地之后,奇迹般的睡了一夜安稳觉。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入土为安”,也是所谓的“归属”吧。
墓地离我们家很远,崎岖,蜿蜒,虽然是水泥路,但也还是很陡。
现在不比过去,可以随便去山上看一处地作为墓地,现在都是公墓,都有指定的埋人的地方。
并且公墓也都是建好的框架,只需要放个骨灰盒进去,再扣上墓碑即可。
公公一路开到墓地山脚下,我们下了车。
公墓里杂草丛生,参天大树更是密集。
我们挨着看,有大大小小的墓碑,都满了。只有角落里有一个空位,里面积满了雨水,我们不是很满意,队长说那就再看看。
又往前走,发现前面也没有合适的墓地,最后我们跟着队长上了一处台阶。
队长说:“只能看看这里的那个墓地还在不在。”
还在。
母亲拿出镰刀,把墓地周围的杂草都砍了,队长又砍了一根废弃的竹竿,打了两个桩,意思是,这个墓地,我们要了。
公公说:“这个墓地挺好的,站得高,看得远。”
队长也说挺好的。
我们就这样把墓地定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墓碑了,我们打算给父亲立个碑,上面写我和老公的名字。
毕竟我是他唯一的女儿,啵啵是他的女婿。
父亲离去的时候,我虽然已经二十几岁,成家立业,但也还是太年轻,有很多地方不懂。
如今发现,葬礼真的是很多细节要讲究。
第二章 刻碑
上午去给父亲看了墓地,中午吃了午饭,在家里商量了一些事,下午就去找人刻碑。
刻碑的地方,我们平时并没有留意过,也是,谁没事留意这些地方?
到了目的地,我们说明来意之后,刻碑的人感叹:“你们村的书记还是为老百姓做了很多贡献,比如刻碑这方面,就跟我说,报他们村的名字,让我统一优惠点。”
优惠归优惠,我们还是给父亲选了稍微贵点但是质量更好不掉字的碑。
刻碑的人拿来纸和笔,问我们一些事情。
我拿出身份证,父亲生于六八年腊月二十五,故于二零二五年四月十九。
刻碑的人说,过去身份证都是农历的,所以就写农历的,死亡日期也写的农历。
听刻碑的人说,刻碑还有很多讲究,虽然我不懂,但是还是听了他的,毕竟亡者为大。
接着问我们要写谁的名字?
我说写孝女和孝婿,然后报上我和啵啵的名字,我说一个他写一个。
写完之后,刻碑的人又问:“还有呢?”
“还有什么?”
“小家伙儿的?”
“哪个小家伙儿?”
“你们的孩子呀!”
不得不说,刻碑的人考虑得很周到,听到这个问题,我虽伤心但很欣慰,我笑着说:“我们暂时还没有小孩。”
说到这儿,真希望我和啵啵能有一两个小孩。
刻碑的人心领神会,接着写下面的内容。
我想,死亡是令很多人恐惧的,甚至是凄惨的,冰冷的事情,但是若是活人把葬礼办得有温度,也能感动很多人。
父亲是出车祸走的,但是不管是法律该走的流程,还是葬礼该走的流程,人们都做得挺好的,至少,在安抚家人这块儿,他们拿出了满满的诚意。
就像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大卫·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单》中提出的“人的三次死亡”原文:“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第三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
以前的我什么都不懂,直到父亲去世,才深刻体会到这句话。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毕竟活着不是永恒的,死亡才是。
而那些有营养的书籍和电影总能慰藉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不再害怕面对死亡。
希望我们都能正确看待死亡,能在活着的时候对爱的人好一点,能学会珍惜身边人。
第三章 看期
人生无非就两件大事,出生和死亡;农村也无非就两件大事,红事和白事。那既然是大事,就都需要看期。
所谓看期,就是要挑个好日子。
我不是不相信这些,而是我觉得,人不能决定自己的生死,我们无法决定自己什么时候出生,以及自己什么时候死亡。
但是母亲问我们,要不要找人看个日子?听到这儿,公公说,他不相信找人看期,我和啵啵结婚就是他在手机上挑的日子。
今天,母亲又在提这件事。我和啵啵拿出手机,看了一路,近期都没有特别好的日子,最起码要等上十天。
还要等这么久,我们表示都太久了。
我还是不明白母亲为什么纠结于挑个日子?
母亲这才说,有的老人在医院里快不行了,他的子女会让医生尽量撑过那个时间点。
天!还有这种操作?!
由此可见,红白喜事看期的重要性了。
最近常常梦见父亲,我感叹人这一生就这样结束了,才56岁啊!
都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我们要相信科学,也要相信玄学。
父亲是出了车祸走的,当天我们从殡仪馆出来的时候,母亲还特意问处理后事的大伯:“他今天去世的这个日期怎么样?”
我当时就震惊了!!
我真的很想说母亲太相信玄学,可还是忍住了。因为母亲也是为我们好,都说当了母亲,才会相信鬼神,相信玄学,我还不能体会她的感受。
说到这儿,就会想起听人说的一个风俗习惯:西藏的朝拜。
那些人带着最虔诚的信任,几步一跪,几步一叩首,无非都是为了祈福,为了子女的健康,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
父亲的墓位,以及这件白事所有的禁忌,都与我和啵啵以及我们子女后代息息相关。
以前会对这些禁忌嗤之以鼻,现在不会了。透过自己经历的喜事和白事,才发现人们在意这些细节也是因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子孙后代的祝愿。
第四章 定期
昨天下午一拿到火化通知单,我们就开始定期。
一开始,我们定的6月1日火化,6月2日上山。于是,母亲把电话号码给我,我挨个挨个去打电话,通知亲戚。
按照白事的规矩,我是孝子,这个电话该我打。
“舅爷爷,我爸爸的期定了,6月1号火化,6月2号上山。”
“幺姑,我爸爸的期定了,6月1号火化,6月2号上山。”
“表哥,我爸爸的期定了,6月1号火化,6月2号上山。”
“舅舅,我爸爸的期定了,6月1号火化,6月2号上山。”
……
最后,给队长打去电话:“大爹,我爸爸的期定了,6月1号火化,6月2号上山。到时候麻烦你还要帮两天忙。”
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起来,又给刻碑的人打去电话:“XXX的碑我们6月2号来拿。”
一切都已经定好,吃过晚饭,我和公公去买咸鸭蛋,一共买了240个。
回来屁股还没坐热乎,母亲就打来电话:“我听殡仪馆的人说,6月2号这个期不是很好,你叫你爸爸再找人过细看看。”
公公听到这话,电动车一骑,又出门了:“我重新找人看期。”
半个小时过后,我按耐不住等了这么久,给公公发去微信:“爸,这次日子定的哪一天?”
“我找人看了,人家翻了老黄历,根据你父亲的生辰八字,人家最终定的6月4号火化,6月5号上山。”
“好。”
母亲又挨个挨个打去电话通知改了期。
期一改,所有的计划都要改变:公公原本计划今天端午节去杀猪,6月1号炊事班进门的,现在所有的事宜都要往后推。
农村里,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过一场红白喜事不容易。
也是,人活一辈子,不就为了这几件事吗?
对了,还有刻碑的人,我又给他打去电话,通知他我们6月5号去取碑。
从小到大,包括我结婚,我们都没有在家里过红白喜事,公公说,这次父亲去世了,就在家里放一晚上,热闹热闹。
毕竟,我的娘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
人活一辈子,总要经历几件大事。
家里几天前就被母亲收好了,包括父亲的遗物和衣服。
该扔的扔,该烧的,到时候出殡那天,全部给他烧了。
这次父亲出事之后,有的人唏嘘不已,有的人嘴上卖嘴,有的人说赶不回来,有的人说没时间接电话……
看到了太多世态炎凉,也有温情的。
总之人一辈子,大概,也就这样了。
第五章 买灵屋
昨天去定了宴席该用的东西,包括炊事班要用的佐料、火纸、红白对联、红毛巾、鞭炮、花圈……
当然,最重要的是定了一个灵屋。
灵屋,又称“灵厝”,是用纸扎的屋子,专门烧给亡者。
在农村,过一场红白喜事不容易,要找炊事班,要搭棚,要请人帮忙知客,要请人写账,像我们家这种白事,到了山上还要请人帮忙……
咳咳……这些都是后话了。
昨天主要是去买了东西,大到鞭炮烟酒,小到戴孝的袖章,都要好好斟酌。
公公秉承“一切都要最好的”和“要让我亲家风风光光上山”的理念,什么都要亲力亲为,不选贵的,只选好的。
所以灵屋我们选了一个比较好的,老板挨个介绍,这个多少钱,那个多少钱。
公公说:“这个太差了。”
“你们觉得这个怎么样?”
“爸,你觉得好就行,我听你的。”
选完之后,公公又问老板:“灵屋是你自己做的,还是别人发货就是这个样子?”
“我自己做的。”老板说他六十有二,都是自己做的。
天!自己做的?!我惊掉了下巴。
这种东西还能自己做??!!
“那你真是不简单。”公公笑着感慨道。
店老板谦虚地笑笑。
灵屋我见到过一次,是在亲戚家,那时还小,很怕这些东西,不敢细看。
直到父亲去世,我才不得不面对这些,很多东西一细究,就会发现,人一辈子也就那个样。
这个世界上的能干人还是很多的。
有医生,老师,瓦匠,律师,我们可以称这些人为能干;有默默在厂里上班的人,若是能把一件事做精,也可以称之为能干;你看,还有会做花圈,会做灵屋的人,难道不也是能干吗?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要相信科学,但是科学不能解释的事情,我们又该如何呢?
听人说过,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称之为玄学。
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我不太相信那些能和亡者对话的老人,但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把事情办妥了。
希望我们都能敬畏生命,好好对待活着的人。
第六章 炊事班进门
昨天傍晚对面阿姨把炊事工具都拖到了我的娘家,炊事班已经开始进门了。
接下来,就要做好红白喜事的准备。
悲伤全部放到一边,要好好招待来的客人。
今天上午,公婆回村里杀了猪。猪是昨天下午我和公公去外婆那儿附近买了拖回来的,预计今天上午杀,就头一天买了猪。
买的猪不算大,240斤左右,用绳子捆住四只脚拖回来的。公公半夜还去村里看看猪是不是还活着,怕绳子捆得太紧,一命呜呼了。
好在,猪昨天还没有勒死。今天早上起了个大早,我哪儿也没有去,等着公婆杀了猪拖肉回来。
中午,杀猪的,帮忙的,吹喇叭的,都在家里吃了一顿饭。
吃完饭,就去逛超市,前两天预定了30斤牛腩,要去取。
超市上班的营业员还没到,公公就说先去找人搭棚。
早在订烟订酒时,商家就承诺会给我们搭棚,6米✖️10米的那种。
明天晚上的正期,今天就开始准备了,买肉的买肉,买菜的买菜,帮忙的人也要提前说好……
在农村,也就数红白喜事最大了。
人活一世,不到最后一刻,真的很难看清楚很多人,很多事。
像有的人,在我父亲出车祸的时候,都假装跑来“出谋划策”;正儿八经人要火化上山了,打电话没人接,发信息没人回。
说明了什么??
人活一辈子,还是一家人最重要。那些描写家族情深的人,我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反正我是没有感受到。
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承认一个事实:那些平时老人最不看好的子女,往往会给他养老送终;而那些老人捧在手心里的宝,最后都无人问津……
或者人都是这样吧。
父亲生前,亲戚很多,兄弟姊妹也不少,可到最后了,还是只有我和老公两个后人,肯为他操心,办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
有的平时关系很好的亲戚,会因为种种原因来不了;也有平时关系不怎么样的亲戚,还四处打听,打算过来参加他的葬礼。
第七章 火化
今天上午去殡仪馆办理火化手续,爸爸是5月16日出车祸走的,由于法医需要再三尸检,一直不停地冻住,解冻,再冻住……
最后,终于尘埃落定,交警大队出了尸体处理单。
尸体处理单一出来,我们就马不停蹄地看期,定期,安排人帮忙,炊事班进门……
经过一系列的商讨,最后一锤定音。
早在几天前,我们就给火葬场打去电话,询问哪一天是否上班。
“我们一年365天都有人值班。”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们告知他我们是谁谁谁的家属,几月几号要去火化。
“你们要带上死者的身份证和家属的身份证,你是他的女儿吧?”
“是的。”我回答。
“那就带上你和你爸爸的身份证。”
“好的。”
今天一大早,我们就去了火葬场,去服务大厅办理火化事宜。
首先拿出医院开具的死亡证明,然后拿出交警大队开具的尸体处理单,工作人员询问我们使用哪一种炉子火化?
我们选了最简易的炉子,平板炉火化。
骨灰盒和遗像是早就托人准备好的,放在殡仪馆的墙角。
最后子女确认一下火化人的面貌,我和啵啵,一个是女儿,一个是女婿,我们进了停尸房,确认无误后,遗体被推进火化车间。
喇叭,奏乐。
我们一行人围着遗体转了一圈,一圈转完后,最后我和啵啵跪在父亲的遗体前,磕了三个头。
磕完头,我被一通电话再一次打去服务大厅,要确认价格信息,再缴费。
遗体冰冻一小时是8块钱,还有化妆洗脸穿衣服,七七八八一共花了将近四千。
都是啵啵出的。
缴完费我们把父亲的遗像供在取骨灰的大厅里,直到最后领完骨灰,签完字,我们才带着父亲回家。
又是喇叭,奏乐。
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教我们,岔路口要丢火纸,过桥要丢火纸,因为过去过路要过路费,过河要过河费。
这就叫出钱买路。
最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父亲的骨灰盒供在灵堂上。
我和啵啵,一人抱着遗像,一人抱着骨灰盒,我们都是从后门进去的。
一进门,立马开席。
第八章 守夜
父亲的骨灰盒放在灵堂一天一夜,我作为孝子,自然要守夜。
早在傍晚,打丧鼓的师傅们就开着车来了,来接替喇叭师傅们的夜班工作。
晚上没有来很多人,都是父亲生前的亲戚姊妹,邻居也没有多少。
按照地方习俗,来了客人孝子要下跪,孝女要陪跪。
每次来了客人,啵啵就会上前下礼,这时候客人会扶住啵啵;然后进来灵堂烧纸上香,客人一跪,我就要跪下去,一直陪着客人跪。
直到客人烧完纸,上完香,起来之后,他才会扶我起来。
有的亲戚一进门就跪下来磕头,有一个姐姐双腿摔伤,还是坚持跪下来磕头。
一次红白喜事真的可以看透很多人,很多事。
在农村,我们把吃席叫做“赶人情”,虽然父母平时也赶过一些人情,但毕竟不多,所以来的人也不多。
除了一个哥哥来守了父亲半夜,下半夜要回去,承诺第二天早上来送父亲上山,第二天早上还要送两个小孩上学,其他的都是我们自家人和打丧鼓以及几个吹喇叭的师傅。
到这一刻才真正体会老一辈的人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生到最后一刻,陪着自己守夜度过最后一晚的,永远只有自己的子女。
哪怕最后只有打丧鼓的师傅,我作为父亲的女儿,也会守他最后一夜。
夜里十一点半,婆婆去做夜宵了。吃完夜宵,知客先生说回去小憩一会儿,写账的人也要回去休息,该走的人都走了,只留下我们自己一家人。
十二点半刚过。
放鞭炮,打丧鼓。一切又开始继续。
打丧鼓的师傅有三个,三个人轮着打丧鼓,唱歌。我隔一段时间就会跪着给父亲烧一些纸,上三炷香。
队长交代公公,五点钟天亮的时候,再放一封鞭炮,到时候,打丧鼓的师傅就该退场了。
天亮后,吹喇叭的师傅会跟着我们,把父亲送去公墓。
这是陪父亲的最后一晚,他这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第九章 脱白转红
早上一大早,大约四五点,公公鸣礼炮,乐师奏乐,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帮忙的人陆陆续续进门了。
六点出殡,六点半开饭,七点左右上山。下葬后,队长说我和啵啵可以先回家了,但是要一直往前走,不要回头。
啵啵拉着我一直下山去。
回家后,把灵屋放在屋里供着,短暂的上香之后,我们把父亲的包袱,衣物,鞋子全部拖到山上去。
烧完这些,哥哥姐姐给我和啵啵搭了两条红毛巾,我们各自背对着他们给了两个红包,公公说:“赶紧跑,别往回走,别回头。”
说罢,啵啵又拉着我跑到山下。
门口的桌布早已变成了红色。
走到大门前,大门紧锁,门前的白对联早已换成了红对联,队长敲门,里面的人打开,两张桌子并排放,上面放着四个红色果盘,分别放着水果饼干花生瓜子。
果盘的前面,是两根红彤彤的蜡烛。
我和啵啵对着桌子作了个揖,脱白转红,红白喜事就这样结束了。
父亲的葬礼结束了,逝去的人不会再回来,但需要我们永远铭记。
在农村,过一场红白喜事不容易啊!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