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六大著名投资大师的顶级投资智慧之——彼得林奇

纵观股市几十年,历史上出现了诸多投资大师,最著名的莫过于杰西 利弗莫尔、威廉江恩、查理芒格巴菲特、索罗斯和彼得林奇六位了。我们的香帅老师总结的更是精辟无比。笔者无才,只有学而习之,根据香帅的课件再次总结一下这六位大师的特殊智慧。以期对混迹于股市的我们有所帮助,也算是自己认真输入后的输出,并逐步践行的方式吧!今天我们说说投资大师彼得·林奇。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他从1977年到1990年,连续14年,大概取得了年均29%的收益率,大败华尔街。,1990年,他又能全身而退,真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侠客风范。

今天我们主要说说他的投资智慧中最核心的一条原则——像正常人一样投资。

作者用蜡笔理论、有限分散和逆向选股来概括和总结:

一、蜡笔理论

蜡笔理论也叫简单性原则。人们都有一种追求复杂性的倾向,迷恋那些复杂的概念和框架,却往往忘记“唯有简单,才可能正确”这个道理。

彼得·林奇有一条原则,就叫做“不投资任何一个业务不能用蜡笔描述清楚的公司”——这就是他的蜡笔理论。

他最常干的一件事儿是陪他的女儿逛大型商场。进商场以后,如果他的女儿在某个店铺或者某个商品前停留特别久,就会引起他的注意。

有一次他陪女儿去逛商场,就发现了一家叫“美体小铺”Body Shop的化妆品店。他觉得这个味道实在是又奇怪又难闻,但他两个女儿却是“流连忘返”。

回家以后他就开始查这个公司的信息。发现这个化妆品牌号称用水果、蔬菜做成,源自一个英国家庭妇女的后院。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这个品牌已经俘获了英美十多岁少女到五六十岁老太太的心,它的产品就这么几个简单的关键词:天然、有机、色彩鲜艳、可爱。

看到这个以后,彼得·林奇果断地入手了这个股票。之后几年,随着Body Shop的全球风靡,这笔投资取得了不菲的收益。

这种“说人话,做人事”的原则,就是彼得·林奇的核心投资逻辑。他认为,散户和专业投资者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他也不觉得基金经理是一个玄而又玄的职业,投资应该是一个简单直接的事情。只要你像正常人一样思考和投资,就可以了。

基于这种简单性的原则,彼得·林奇就告诉我们,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有时候要警惕“信息过载”的问题。因为只要最核心的信息就可以帮助我们作出最正确的决策,太多的信息有时候其实伴随着噪音,反而会妨碍我们的思考。

二、有效和有限分散

他的股票池里常常有1000多只股票,所以当时有很多金融圈的同行讽刺他:市场上没有彼得·林奇不喜欢的股票。

光从数据上看的话,彼得·林奇确实很喜欢分散投资,而且股票换手率很快,是当时美国市场平均换手率的3倍。

但是,如果你把数据仔细进行细致的拆解,就会发现他的分散策略可不是那种平均主义的分散。他主持的基金金额非常大,所以他把自己的所有资金分成两个池子,90%和10% —— 90%的资金是放在最多几十个重仓股上面,这一部分资金,他并没有经常换手,持仓是非常非常稳定的。另外10%的资金,放在几百只他在调研中发觉的“可能的潜力股”上。那么这个10%的资金池,其实相当于一个“人才库”,便于他进行长期的观察。过了几个月、几个季度,如果这里面有一些股票不符合他的要求,就换一批新血进来,然后再经过一长段的检验,如果某些股票稳定了,就可能会进入重仓股。

这样的分散投资,其实相当于一种皇帝选秀似的分散——小池子是大面积“选秀”,真正到稳定的“嫔妃”级别,得经过重重考验。所以这种有限的分散就既保证了他的投资的稳定性,又保证了他的投资风险可以进行有效的对冲。

三、逆向选股

彼得·林奇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选股策略,叫做逆向选股。

彼得·林奇不喜欢那些太热的行业,比如在当时的科技、医疗行业,原因是他觉得这些行业都有估值过高的风险,而且因为一个行业在上行的时候,想进入的竞争者会特别地多。竞争者一多,一个企业就很难赚钱。所以,他反而会偏好一些低迷行业的领头羊。因为在低迷行业中,弱者更容易被淘汰出局,幸存者的市场份额会随之扩大,反而赚钱。

比如说白色家电企业,在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绝对是一个下行的行业,而当时的计算机是一个上行行业。他却不选这种计算机股,反其道行之,选择了几个优秀的白色家电行业的企业进行重仓,然后在中短期的时候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率。

中国的市场大,收入的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所以一个产业在这里是下行的,在另外一个区域未必是下行的。也就是说,产业和行业转移的空间很大,所以看似下行的行业,未必不是赚钱的行业。

投资是一门艺术加科学再乘经验的学科。

艺术的意思就是不能死板地静态分析,当时有很多人对量化分析太过迷恋,总是想回去搞一个模型,就陷入了静态分析的框架里面。但是,没有这种科学精神也不行,搞投资也不是什么天马行空的印象派做法,以为投资真的可以像大猩猩选股一样,其实很多时候基本面的分析读是必不可少的。投资是一个非常实践性的行业,不是说你坐在这儿看两本书,然后背下两条原则,你就真的成为投资大师了。所谓的大师,都是不断地淬炼自己而形成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投资是艺术加科学再乘经验的一门学科。

这句话对我们普通投资者也是非常适用的,我们要学习金融知识,但是不要静态、固化地去理解知识,而且一定要自己动手,不断地实践,这样才可能在投资上取得真正好的成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