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寺庙,袅袅炊烟,悠悠钟声,皆因为人,才有这寂寥中的鲜活。
清寂之桥,深浅的灰,游走的雾,桥上之人,才使这寂美变得灵气。
一撇一捺,形之“人”。从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到金体、篆体、隶体、楷体、行体、草体,笔画虽简,却难书写。
一撇一捺,从无到有,从左到右,下笔的那一刻,最难,缘因在于,一旦开始,覆水难收。
墨,终于落入宣纸,走向、力度和气息,影响一撇一捺落笔的每个瞬间,墨的痕迹渐渐成型,是干净的,还是拖沓的;是瘦削的,还是肥美的;是轻佻的,还是厚重的,往往就在一念间。手随心动,动作与意念一致,则至瑧境。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人在世间,雅俗共赏,雅在心,俗在形。
喜欢广州这座城,喜欢里面世俗的自在和热闹,喜欢世俗间的熙熙众物和芸芸众生,喜欢饮茶楼间不加修饰的粗糙和懒散,喜欢商场里殷勤客服的盈盈笑脸,喜欢不为面子的坦诚和欢愉;说话大大咧咧,穿衣随随便便,吃饭喧喧闹闹,北人皆以为俗气,其实如写草书读唐诗,正是这种世俗的热闹,铺张而有元气,又如健朗的行书,形水如云,自由得很。
雅不可装,俗不必藏,一撇一捺,顶天立地,自在自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