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五首关于母爱的诗

网络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赏析:

儿子远游归家,母亲心中高兴。

母亲正在缝制御寒棉衣,针脚细密,唯恐不够结实;家书上墨痕还是新的,写着没来得及寄出的思念。

母亲就开始看到儿子面容清瘦,心中十分怜惜,连忙把儿子叫到自己跟前,仔细询问一路上的风尘劳顿,问长问短,反反复复,不厌其烦。

儿子本就因为没有尽到侍奉母亲的责任,内心愧疚,因此更不敢述说在外漂泊的艰难,白白地让母亲担心。

画面寻常朴实、生动感人,舐犊之情、感恩之心,跃然诗中。


《墨萱图》

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赏析:

在康乃馨传入中国之前,萱草花是中国的母亲花。

萱草花长在北堂之下,所以北堂又代表母亲。

每个游子出行前,都要在北堂种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的思念,忘却烦恼。

萱草花长在北堂,南风吹拂,内心煎熬,孩子何时能回家呢?

慧鸟啾啾而鸣,游子内心愧疚,心中不忍。

这首诗通过睹物思人、借物言情,将母子间的思念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网络

《燕诗示刘叟》

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赏析:

以燕喻人,诗人不厌其烦,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燕子是如何育儿的。

它们早出晚归,搭建巢穴,尽力捕食,喂养孩子,还为它们梳理羽毛,教它们捉虫、飞翔。

燕子长大了,就飞走了,留下两只老燕,在巢穴声嘶力竭的呼喊。

老燕啊,你当年不也是这么离开你的父母的吗?

当时你的父母也是这么思念你的,你现在应该知道了吧。

这首寓言诗是借双燕的遭遇讽劝那些不顾父母痛苦而独自远走高飞的人们。

想要子女对自己尽孝,自己就应先带头对父母尽孝。

诗人写双燕的筑巢、孵卵、哺雏、教飞等过程,既生动又简洁,笔端富有感情。

丁丁摄影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孟郊幼年丧父,母亲一手拉扯他长大。

母亲照顾他起居衣食,供他读书,直至成年。

孟郊一生仕途不顺,年近五十,才得了一个小官,结束了居无定所,穷困潦倒的生活。

为报答母亲,他把母亲接到身边照料。

把母亲安顿下来之后,孟郊写下了这首诗。

它不是少年游子的离别之作,而是一场迟到多年的报答,是一个诗人,在天命之年,结束漂泊,重与母亲团聚的诗。

这首诗更多的,是弥补人生遗憾的欢迎仪式。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五十岁的孟郊,看到母亲终于可以颐养天年,心中想起的是年少离别的场景。

每次离别母亲都在缝制衣服,心中期盼儿子早归,但是却把衣服缝的结结实实,怕孩子在外面久久难归,挨冻受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这些年付出这么多,我这一点孝心怎么可能报答她的恩德。

全篇朴素自然,亲切感人,一个普通常见的场景,母爱充溢而出,撩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天下人最深挚的忆念。


丁丁摄影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赏析:

月圆之夜,母亲听到杜鹃的啼叫,想起自己的在外面漂泊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寥寥数语,刻画出月圆之夜,母亲牵挂千里之外儿子的动人情景。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不要等失去才懂得珍惜。

有时间多陪陪父母,别让自己留下一生遗憾。

林下空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