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说, 砚遇。

墨香辗转,邀君同行。

书窗中明几净榻

不可缺者香也

然沉水香不如闻花香

闻花香不如听茗香

听茗香不如观墨香

墨香非兰非麝

非色非味

逆于鼻

沁于目

故曰观也

人知观墨之香,可与墨语

……

《翰墨九方》 一场砚遇

汉末刘熙《释名》曰:“砚者研也 可研墨使和濡也。”

砚与笔,墨,纸合称文房四宝,由原始社会的研磨演变而来,汉代时开始出现了雕刻和石盖,魏晋至隋,形制成熟并开始多样化。

砚,心之介,德之操,艺之媒也?

中国文人素来以文立言,以行立德,以品立格,以砚传思达艺是也。

苏轼,米芾,叶小鸾,高南阜,纪晓岚,黄莘田,汪鋆,袁沛,祁焕,金农,端方等历代文人雅士,无不以砚呈品,以砚铭心,以砚为友,以砚为藏,以砚为乐。

故若知人,品人,解人,弘人,砚实则密钥也。

此套《翰墨九方》套牌选用细腻油润的和田墨玉,汇齐九块墨砚,是集九为吉数,并虔敬展于锦盒之中。

古代文人案头之上朝夕为伴者,惟砚可与终身相俱。文人雅士每得一方好砚,日夜赏之,为之赋诗作词,为之铭文书画。

九块墨研,各有造型各有千秋,瀚墨九方,意味深长。

文人以文立言,以砚传思达艺,

一石一砚之上集书法、篆刻、绘画、雕塑、材质、诗文为一体。

它将文人理想与工匠精神结合得相得益彰而风神逸趣。文人墨客为之心旌摇曳,浮想联翩,留下了许多咏砚、赞砚、铭砚的诗文。

砚有铭则贵,砚上镌刻的文辞,无一不是砚主人的内心独白与座右。

它是折射先人情思,透视文人情怀,反咉德行操守的一面镜子,砚拓更是由独乐化为众乐,将砚文化放大、延展。

韦应物《对韩少尹所赠砚有怀》:

“故人谪遐远,留砚宠斯文。”

老友将行,临别赠砚,伤感怀人,以砚台寄托离怅。

砚代表着中国历代文化精英思想、理想和抱负。

其坚硬有如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奋斗意志。

文人们以催人奋进的格言、诗词、警句镌刻在坚硬的砚材上作为砚铭,彰显“浩然气,磊落身,云天志,沧海心”的志向、信念与意志,并奉为行为准则,致力躬身践行。

砚台的温润反映中国人和谐宽容的包容气度。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从天工与人工最佳搭配、刀法与意境协调一致、形式与功能完美统一的佳砚中。

我们无不感受到其中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包容与大气凝重。

这种包容,促使人心胸开阔、眼光通透、人格升华、心灵净化。

正如孔子所言:“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砚台的细腻正表现了琢砚者严谨缜密,追求务实的品质。

一方佳砚,一刀一刀地刻,一遍一遍地磨。

这种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彼岸的过程,体现着龙的传人诚信务实、严禁细腻、专注热情、追求佳境的品格,同时也体现着这种品格在一代一代地传承,一代一代地延续。

文人雅士每得一方好砚,日夜赏之,为之赋诗作词,为之铭文书画。

九块墨研,各有造型各有千秋,瀚墨九方,意味深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庐山砚人草堂记 桂相文撰 砚,文房四宝之首,文人之砚,犹美人之镜,最生亲傍。黄君爱和,生金星砚之故里,忧金星砚之未...
    庐山樵阅读 6,849评论 0 8
  • 在我的书斋案头,有一方“松山云纹带眼”端砚。 笔、墨、纸、砚之于中国历代文人,有素有“文房四宝”之美称。相比较于笔...
    青羊斋主人金氏阅读 659评论 0 3
  • 2017年6月10日,薛之谦上海演唱会深情演绎《安和桥》致前妻:现场有一个人,她没有联系过我,但我觉得她应该来了。...
    山城里的夏菇凉阅读 406评论 0 1
  • 对于像Linckia海星客这样有开放工位以及独立办公间的联合办公空间里的哪些创业者们来说,要像让自己的事业稳定持续...
    skyjun阅读 19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