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未成年人“网瘾症、抑郁症”扼杀在“摇篮”中
未成年人“网瘾症、抑郁症”呈现并发趋势,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来发展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严重者毁其一生绝非危言耸听。
造成网瘾的原因,一方面是身受同学攀比、学校排名教育压力、家长埋怨三座大山重负下的未成年人心累的释放,另一方面是青春期未成年人在初期建构世界观时,无法形成有效的自我心理抵御、甄别辨认能力不足所导致的。同样也是家庭教育匮乏、学校应试教育普遍压力、社会环境不设防下的自然结果。
缺乏亲子之爱,要学会倾听。倾诉无门,让自己的孩子敞开心扉,首先要学会倾听,而不是以成年的眼光做出判断,站在子女的角度考虑问题,诉说意味着需要得到关心和爱护,而不是斥责。你明明很爱他(她),但他(她)为什么听不见、看不见,感受不到呢?因为我们在交流谈话时总是无法理解冲动的他(她),总是站在他(她)的对立面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同一阵营考虑问题,甚至于漠视、刺激他(她)的本来就无比脆弱的敏感内心。这不是学校里考试时的唯一正确答案,而应该投之以关心和爱护,感同身受。沟通从接纳他(她)的观点、感受开始。千万不要走到他的对立面。如何说才能让孩子能够接受?有时说话意思相同但语言用错,会急得让人拼命。让孩子们长成他们希望的样子,而不是你希望的拔苗助长式教育方式。
《荀子·劝学》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影响人、塑造人,需要警惕网络游戏亚文化的影响。家庭教育、同窗、同学、亲友、儿时玩伴都在无时无刻影响着我们的孩子。尤其是游戏中社会观、交友观、世界观都在潜移默化着孩子们未定型的性格、不健全的世界观。而这一切社会、家庭环境的净化有赖于家长、学校、社会各方的努力。“对电子产品说不”。将未成年人的注意力从网络游戏上转移。学校严格管理,除了学习外可以适当增加心理治疗方面辅导课,并设立专职或者外聘的心理医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治疗。在家庭教育方面,增加有益的社交活动,可以创造机会,适当组织亲子游、家庭聚会增进亲情感情交流,让孩子们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在真实社交而非虚拟幻觉、亲情熏陶而非暴力刺激中触摸真实的社会,寻回自信、建立初期的世界观。
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网瘾与抑郁症并发率。美国精神科医生Goldberg在1994年率先关注网络成瘾现象并提出“网络成瘾综合征”(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的概念。孩子们在学校应试成绩排名、同学攀比、家长埋怨的三座大山下,网络游戏自然成为情绪宣泄的伊甸园,互联网成瘾症与抑郁水平存在一定关系。网瘾症患者往往表现为拒绝社交、对亲情友情冷漠、仇视社会、反对规范和原则、呈现出孤僻独处将自己封闭在隐秘空间、。美国心理学教授总结了1990年以来40多位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网络成瘾症倾向的个体常常是孤独和抑郁的,他们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等。这时已经不是一个学校、一个家庭能够解决问题,需要社会、政府组织建立相应的网瘾戒除中心、青少年心理诊疗中心等专业医疗辅助机构及时介入。可以通过适度运动来减免网瘾与抑郁症的影响。额叶等相关脑区在网瘾和抑郁症的脑机制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额叶功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库莱玛博士等人组织高龄者坚持每周3次、每次40分钟步行运动,并持续了6个月。通过研究表明有氧步行运动、正念训练、课前五分钟额叶训练可以锻炼额叶,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从而达到逐步戒除网瘾的效果。此外,最重要莫过于人生第一位老师-父母的初期教育能力的培养,对未成年人教育方式单一、以成年人心理、经验认识来替代的填鸭式教育方式都是有百害无一益的,未成年人需要一位合格的启蒙老师,父母迫切需要学习相关的心理教育课程,来上好未成年人人生扬帆的第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