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做饭时切牛腩,总觉得切得很费劲。心里把我家那位骂了一通,都怪他买这么难切的肉。其实刀用起来费力已经有好几天了,总觉得它本应如此的,因为这把刀刚磨过没多久。后来两把刀轮番上阵,还是觉得不利索。才从抽屉里拿出磨刀石,想要试试效果。果真,磨了几下的刀锋利无比,不时便切好了。这下方知“磨刀不误砍柴功”为何义。
在不经意间,似乎就会有一种顿悟,那些积累在过去的名词或者俗语,突然就变得清晰起来了。这种被理解的惊喜常常让人感动。
就像走在苏堤上,看到一颗桃树、一颗柳树交叉期间,红的桃花、绿的柳条啊,突然就明白了柳绿桃红的含义。旅游时,看到清澈的河水里映着群山的影子,也便明白了绿水青山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那些刻板的生硬的知识总要和生活实践发生某种链接才会更深刻地印在脑海中。
教授一年级新课时,有柳绿桃红、绿水青山这些新词,心中对班级的孩子蓦然生羡:他们真幸福,杭州这地方在春天走出家门,到处是桃红柳绿和绿水青山。他们应该即刻可以理解词语的含义。不像我,记忆中的家乡春天除了看到树上些绿芽,根本没有别的颜色,不知道何谓柳绿桃红。身在中原腹地广阔的平原上,更加不知道什么叫绿水青山。
可是他们真的就能有所感触么?知识和生活真的会发生链接么?我不得而知。
最近几年,觉得自己对大自然的感触敏锐起来了。哪怕步履匆匆,也会关注到春天里一朵花的开放、关注到夏天里郁郁葱葱植物下的阴影、关注到秋天里万物变得五彩斑斓起来、关注到冬天在光秃秃的枝干上最后一片叶子的落下。四季仍然是四季,从我出生有了记忆那刻就开始不停轮回,可直到今日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每一次的发生。
可能,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纪才会对世界有更多的理解吧。
我的记忆中未尝没有过柳绿桃红和青山绿水的经验,只不过,在彼时,我的注意力应该不在此而已。
期待,期待每一次经验与现实的交集,期待灵光乍现那一刻的欣喜。那些你在课本中认过的词、读过的句、背过的诗都会在生活中得到一一证明,像是被彼此盖了一个戳,从此印记深刻。